作者:葉佳錚
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醫療產業的結構型態改變,無法大量仰賴人力變成無可避免的趨勢。近年來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透過機器人的復健和輔助技術有望可減輕復健人員的壓力,並同時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
全身型外骨骼機器人
榮獲第二屆「百萬創客擂台競賽」冠軍及人氣獎的林宗正創立Tai Mecha lab團隊,運用3D列印技術與AI智慧科技,以「人機結合」為創造主軸打造全台首見的全身型外骨骼機器人,可以運用於復健與行動輔助,讓身障者脫離輪椅並重新站起來。
從AI結合長照的概念出發,林宗正從無到有慢慢構思出外骨骼輔具機器人的架構與功能,並爭取到廣島大學學術交流專輯競賽的機會,從而確定創業的方向,歷經七年的努力,林宗正從「想」到「做」,以「協助使用者提升生活品質,幫助下肢癱瘓的人重新站起來」為最大動力,並利用3D列印技術打造輔具,大幅改善傳統輔具的缺點,也提升結構輕量化、高強度碳纖維等設計,突破過往醫療輔具的限制。
上肢智能復健機器人
因應許多中風、脊椎損傷與動作障礙疾病的病人,花蓮慈濟醫院開發出全台灣第一台上肢智能復健機器人,結合機器外骨骼系統與人工智能,協助病人更快與更完善的恢復,透過智能機器人暨擴增實境輔助系統,結合肌電圖的即時回饋,除了可以輔助病人完成復健動作之外,還可以確認病人每個動作的正確性,以幫助病人復健病重新找回活動的能力。
此外,上肢智能復健機器人的運作方式也更有趣及有效,透過智能機械與擴增時鏡輔助系統的復健方式,可以在螢幕上即時看見自己正在施力的狀況,以及哪條肌肉在運動,不僅可以協助腦中風、脊椎損傷等的病人復健,也可以協助長者改善肢體活動及強化肌耐力,更健康的活、自在的動。
FREE Walk外骨骼機器人
由福寶科技所打造的FREE Walk外骨骼機器人,可透過機器動力的協助恢復自然步態的行走。一般來說,脊椎受損的病患因為大腦透過脊髓來控制下半身肌肉運動的過程發生問題,使得輪椅成為多數病患不得已的選擇,不過久坐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順,甚至引發其他併發症,因此目前多以站立、電流為復健方法,以維持血液循環順暢,避免肌肉萎縮。
由於患者在站立復健時必須穿上鐵製的輔具以固定關節,並藉手臂來施力、支撐身體向前擺盪,長期下來使得手臂負擔沉重,且無法長遠行走,因此FREE Walk外骨骼機器人輕量化且馬達傳動系統的特性,可大幅協助患者施力,並讓機器人依據當下的動作進行調整。
結語
隨著科技的突飛猛進,相信不久的將來,很快就會出現具有思考與學習能力的機器人,然而,發展醫療機器人並非把人的角色從醫療工作中抽離,而是藉由科技來輔助,並提升醫療服務的效率。
(本文經同意轉載自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 )
- 開發節能專案,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 2021/02/22
- 淺談創客走向量產的創業挑戰 - 2020/12/16
- 【手術機器人】醫療開刀用的機械手臂 -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