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人載具是目前的趨勢,但真的安全嗎?

   

作者:王姵文

立法院於2018年11月30日三讀通過《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希望能透過本條例促進無人載具的產業技術與創新服務發展,這被視為台灣自駕車能夠上路的關鍵,但無人載具真的安全嗎?

《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是期望能替我國無人載具創新實驗所建立的法規環境,目前僅明文確保洗錢防制法、資恐防制法、相關法規命令或行政規則不得被排除適用,卻未提及近年備受關注且與無人載具息息相關的個資保護法規,這不免令人擔憂日後若個人資料保護法被排除適用,將可能對民眾的隱私權造成侵害,也可能導致新創公司基於我國無人載具實驗沙盒研發的無人載具技術,於國際間實際應用時產生法遵風險。

資安疑慮

未來,無人載具很可能被用於公共運輸,且其運作的過程中需要蒐集、傳輸大量的資訊。為確認乘客的身分,並保障其有權使用無人載具,因此可能會蒐集乘客的生物辨識資料,例如指紋、聲紋或虹膜等;無人載具為順利運作,勢必需蒐集位置資訊,其所蒐集的位置資訊包含乘客所設定的目的地、路程中的交通資訊、無人載具本身的速度與路徑等。

無人載具為適時針對路況作出反應,往往設有各式的感測裝置,舉例來說,Google設計的無人車Waymo設置有攝影機、光達(LiDAR)、視覺模組與雷達等感測器,以偵測其四周的車輛、行人或路況等資訊;另外,為方便乘客操作無人載具,部分無人載具於內部裝有麥克風或類似的收音設備,以偵測乘客的語音指令。

無人車試乘活動(圖片來源

安全疑慮

為了更鼓勵技術創新,希望能降低申請門檻並接納更多創意,目前也以監理沙盒的方式排除既有的如公路法等其他行政處罰,而不是逐一修法。

業者一出沙盒就適用於現行規範,而且要證明新興技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原本就相當不容易,例如像台鐵普悠瑪事件的超速問題,無人載具的設計就要求必須要有雙向連結功能,且主管單位也必須要查核該功能是可以確實進行的,以降低安全風險。所以原實驗期間預計1年,若有問題可以展延時間,以磨合新興技術與環境的差距,不過總實驗期間仍然不得超過 4 年。

此外,無線電頻率及使用範圍也非常重要,目前由中央主管機構公告,實驗中所有通訊資料至少應留存 3 年,並讓政府有必要時可隨時調用,包含行車紀錄器等裝置也是申請人必須要主動規劃提供的。若發生事故,還是需要立即暫停實驗並負起賠償責任,這都是在計畫申請時必須提供的計畫。雖然在實驗期間可免收規費,但仍需向交通主管機關申請領牌,並進行投保。

《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圖片來源:dronesplayer

小結

不管在資安和安全方面,無人載具目前都還有待改善的地方,《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的通過,也是為了給新興科技有個緩衝的空間及時間,主要重點在於降低安全風險,並掃除不必要的法令障礙,在創新科技被認為是可行且具有商業價值之後,政府也才能更快的立法推行,並避免違法的疑慮,無人載具必然是目前的趨勢,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進步,相信在資安和安全問題都能獲得逐步改善。

(本文轉載自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 

王姵文

Author: 王姵文

從滿腦子都是韓劇和KPOP的愛追劇迷妹,意外踏入Maker圈,期許有一天這方面的知識量也能如數家珍。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