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彥維
人類似乎與生俱來就對無垠的天空抱著憧憬,始終夢想著如何更接近蔚藍;而隨著科技的進步,出現了各種航空器,其中最具爆發力的火箭更是突破了藍天。
雖然不是人人都有能力搭上火箭,但透過一些小發明,仍能體驗朝天空急進的快感,例如水火箭。水火箭的原理雖簡單,但效果吸睛;透過加水與打氣加壓,拉開瓶蓋的瞬間,壓力宣洩,噴出激昂水流,寶特瓶化作的火箭就能乘著水柱的反作用力震撼起飛,是個經典的科普玩具。
伴隨著各種感測器與程式設計的蓬勃發展,水火箭也開始能夠搭配各種軟硬體,不論在教育或在科技領域,都飛向不同以往的新高度。2017年的7月6號,航見科技/ArkLab飛行學院創辦人 — 張東琳來到Maker Hatch Night分享Gravity智慧水火箭如何實踐STEM教育(S科學、T科技、E工程、M數學),為親子活動及啟發教育注入新氣息。
水火箭有了智慧?
Gravity智慧水火箭與典型的水火箭最大的不同,能從字面上看出,它是具有智慧、可以進行更複雜與精密飛行的水火箭。
這樣的改變來自於其機身與機殼下,附加諸多的智慧型感測器等配件,並利用APP進行記錄與控制。基本的感測器除了防水功能的外殼,也包括能偵測三維空間傾斜度的九軸感測器、能推算高度的氣壓計、可以傳送數據的WiFi裝置,並能與APP進行連線。
只要在APP中設定好如高度、角度甚至規劃路線,將資訊儲存在水火箭上的晶片,並透過可控制的四片角翼改變飛行角度,如此就能賦予水火箭飛行的智慧。
教育火箭即將發射
然而張東琳與他的團隊,不只是想要做出能飛得最高最遠的水火箭,甚至希望智慧水火箭能帶來改變台灣教育環境的新契機。Gravity水火箭的專案團隊由Arklab航見科技與清大的築優教育顧問組成,也就是說,水火箭在設計定位上除了是科普玩具,還是專門為教育場域所設計的教育工具。
張東琳與其團隊注意到目前台灣教育出現的四個問題:
- 教學方式與二十年前一樣,無法培育出下個世代的人才。
- 多頭馬車的教學型態正在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 科技的創新對於孩子求學型態卻沒有太大的革新。
- 理論與實作無法結合將無法有全方位的思考。
他們在統合團隊過去所進行過的專案與教學經驗後,選擇了能活用於教學中的水火箭作為產品主體,並設計相關課程。這項智慧水火箭專案為上述的四個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案包括:
- 走出戶外擁抱科學,探索自然發現問題。
- 遊戲情境實驗推導,動手實作理論並行。
- 線上AI教學資源庫,即時互動問題排除。
支撐這個理念與方案的關鍵,就在前文所提及的與水火箭連結的APP,這個APP除了能將飛行資料儲存至雲端,也提供線上的學習與飛行高度勳章排行榜系統及學習上的人工智慧即時問答;在將學習遊戲化的同時,仍保持水火箭的簡單上手與科學知識的隨手可及。
課程的設計上,Gravity智慧水火箭採模組化的分解,他們根據過往的教學經驗,將水火箭從製作到發射之間所蘊含的自然與物理理論,拆解成一個個核心概念,結合APP設計出一道道供學生努力突破的關卡。
張東琳與團隊希望藉此營造出線上與實體間互相競爭與學習的社群,讓學生們不再只是單純依照課本上的解釋圖組裝出水火箭,射出去後就擺在櫃子上作紀念。透過概念模組化,提供學生在破關的同時,循序漸進地學習到背後所蘊含的各種概念,汲取完智慧水火箭所提供航空相關物理與數學概念後,能引起其對更多知識的興趣。
這天的Maker Hatch Night,參與者相當多元,有對水火箭感興趣的Maker、對將此產品帶入課堂興趣濃厚的教師,也不乏家長帶著活潑好奇心的孩子們來了解這樣新奇的「玩具」,說明將科技結合教育在各領域都有相當的潛力,不禁更讓人期待Gravity水火箭注入這股潛力後,讓科學教育在未來進行翻轉式的華麗升空、一飛沖天!
Note:Gravity準備走上募資平台進行募資,到時候大家來多多支持喔~
(本文整理自【Maker Hatch Night】張東琳的分享,主題是「智慧水火箭,喚醒你對一飛沖天的渴望!」責任編輯:賴芳如。)
◎加入我們的Line,獲得更多及時文章更新&活動資訊→
活動精采內容請連結分享影片:
- 【人物專訪】酷設工坊的Jarvish智慧安全帽,讓騎車更便利 - 2018/11/05
- 【Maker盛事】自造零設限,下一位自造者就是你! - 2018/10/03
- 【人物專訪】少年Maker黃仁澤的自造遊樂園 - 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