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幸純
“Maker x 在地製造”第七站來到位於新莊的奇亞科技,由奇亞的業務Eddie為大家介紹模型製作的理論與實務,並帶領參觀奇亞內部的工廠。
奇亞科技主要從事3C產品外觀及機構的模型製作服務,成立至今已20多年,這期間除了持續導入先進設備開發製程及技術外,同時強調為客戶提供專業且專屬的製造服務,因此受到包含DELL、ACER、鴻海、奇美等大廠客戶的肯定。
模型的重要性與四大用途
奇亞科技主要服務項目包含快速草模(3D Sketch Model)、外觀模型(Mock-Up)、機構模型(Working Model)、暫用模具(Soft-Tooling)、治具(Prototype)等多種模型,模型可說是奇亞的經濟命脈,那麼何謂模型呢?
模型即是把圖面設計轉換為實體機的結果,在設計師、廠商和客戶三者之間扮演至關重要的一角。儘管3D列印的技術快速進步,但是目前3D列印還無法完全展現設計師想要傳達的線條、重量等質感,因此仍需要依賴模型,模型製作的技術在3C產品製造業牽一髮而動全身。
模型的用途主要有四種:記者會、發表會(展覽)、市場分析,以及運用最廣泛的會議討論。舉例來說,賈伯斯在發表會所持的iPhone萬眾矚目,其實是只模型機,有時候模型的精緻程度甚至超越量產產品。除此之外,模型最常被用於會議討論,因為模型代表之後量產的結果,因此需要在一次次的會議中討論、修改,以確保量產的品質。
模型精製度四型態各有用途
不同用途的模型,精緻程度也不盡相同。以精緻度區分,由低到高依序為意象模型、簡略粗模、表現用模型與可動模型。意象模型(Image Models)和簡略粗模(Rough mockup Model)主要用來傳達產品的概略外型,簡略粗模俗稱草模,比意象模型更為細緻,但是質感和最終產品仍相距甚遠,常用的3D列印就屬於意象模型。
表現用模型和可動模型屬於製作後期階段,表現用模型(Presentation Model)俗稱精模,外觀、質感幾乎和最終產品一模一樣,差別僅在於純粹為模型,無法開機使用。完整度最高的可動作模型(Working Model)和精模類似,但是能開機使用,也是模型的最終階段。
近距離觀察高品質模型的產出過程
製作一個完整的模型總共需要經歷六道程序,從客戶與公司業務接洽開始,經過PM審核、拆圖部分析、CNC模擬,再由功力深厚的師傅完成後製,最後進入品質管理為模型把關,才能產出高品質的模型。每個步驟環環相扣,公司和客戶雙方深度溝通,就像製作工藝品一般要求盡善盡美。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除了文字與樣品介紹,Eddie也帶領大家前往奇亞內部工廠觀摩,親眼觀察正在努力工作的師傅們如何操控CNC、調漆、網版印刷、表面處理等。
「後處理是最重要的部分,很辛苦,師傅們都很拚!」Eddie邊引導邊介紹,在工作室內的師傅們抬頭看見大家,也親切地露出微笑呢!
在地製造計畫搭建傳產工廠與Maker的合作橋梁
本月在地製造以奇亞科技為主角,感謝Eddie熱情大方的解說,同時準備多種形態的模型樣品,方便大家現場觸摸其質感。奇亞也安排內部工廠參觀,在分門別類的工作室裡,近距離觀察用心的師傅們進行一道道巧奪天工的處理程序,每台機具、每個加工過程都為Maker社群夥伴上了寶貴的一課。
對於Maker們而言,奇亞提供多項的服務項目及完善的執行流程,實能滿足打造原型的第一步,以及走向小量生產的訴求。多年來以豐富專業的經驗因應市場的創新需求,面對創意無窮的Maker,也必將是非常適合的合作夥伴。
目前在地製造計畫已走訪了許多願意串連Maker的加工廠, 涵蓋電子EMS、模型廠、模具廠、成型廠、鈑金廠等等,交流成果相當豐碩,有不少參訪者也因此解決了自己的開發或製造問題。期待下次的在地製造也能讓Maker社群好友大開眼界,有不一樣的新收穫!
- 一間PRO Makerspace 需要什麼? - 2016/11/21
- 【Maker x 在地製造】深度認識模型工藝 - 參訪奇亞科技 - 2016/11/07
- 當廠商遇上Maker,如何共同開創新局? - 201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