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自造到市場,空氣盒子開發經驗談

   

作者:林彥維

 

近年民眾健康意識抬頭,讓潛藏許久的空污問題躍上檯面,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大家都想知道自家環境的空氣品質,因此市面上出現各種品牌用來偵測空氣的空氣盒子。Maker圈也出現像是LASS這種大型Maker社團,成員們在裡頭討論關於環境感測方面的設計,彼此幫忙改良專案開發,並開放分享偵測到的資訊,共同為環境盡一份力。

10月6號的第21場Maker Hatch Night就邀請到兩位Maker - 柯大與阿海,以及廠商代表Brian Chen,分別分享自己的開發經驗。

迷你盒子教你做 - Mini Airbox

柯大分享Mini Airbox開發歷程與定位

柯大分享Mini Airbox開發歷程與定位

柯大率先登場,分享他們團隊設計的Mini Airbox,這個以3D列印外殼包覆的小盒子是立基於柯大團隊想做給Maker們體驗自己組裝空氣盒子的產物。他們從5月開始設計,每週都會開會討論進度,並撰寫教案與舉辦小型工作坊,讓Maker們能輕鬆上手。

「我們的目標是開發出體積小的空氣盒子,讓大家可以隨身攜帶,隨時掌握所在地區的空氣品質,例如PM2.5、CO2、TVOC等。」

柯大表示他們想盡辦法找到小尺寸、低成本且準度不差的零組件,讓它們能放進一手可掌握的盒子裏。更重要的是,這些零組件都是市面上很容易採購的到的,例如Maker都很熟悉的Arduino Nano開發版,讓大家想DIY組一台都不會太難。

「對於入門的Maker或學生,這也是一套很好的教材,可以在組裝過程中學習到軟、硬體,甚至是當紅的3DP及IOT的知識。」

目前他們更進一步重新規劃電路,洗出專屬於Mini Airbox的電路板,讓線路更單純、體積也更縮小化了。下一步則準備在APP介面及服務上繼續加強。

集眾人之力救環境 - LASS4U

阿海分享LASS4U的定名由來

阿海分享LASS4U的定名由來

接下來,在LASS社群裡活躍的阿海,向大家分享自己的室內空污感測作品 - LASS4U,以「為你、可見、簡單、存在」等四個理念出發,一步步將它推到市場的過程。

他以MakerPRO送的阿米巴開發版展開發想,並從好友Seng Yung Lau那拿到許多好用的感測器,開始選擇主面板和感測器,解決製造商、通路商與外殼等問題。阿海推動開發的另一團隊 - 製作小型開源溫室的肉多多-多肉植物迷你科技農場,其平台也成為LASS4U系統架構中的一部份。

阿海強調:「這是一個由社群共同設計的專案,從開發、限量預購到量產,整個過程得到社群來自各方面的幫助。」

阿海強調LASS4U是由社群合力推展的成果

阿海強調LASS4U是由社群合力推展的成果

建立平台與設計硬體的同時,阿海也與許多社群朋友互相討論,除了替網友解惑,也讓他注意到過去未曾考慮的問題。例如有網友提出,空污感測的數據上傳到零時政府(g0v.tw)等即時監測站,可能會產生個人住家隱私問題,於是阿海就為此多設置一個認證平台,並與中華電信合作,形成一個具有選擇權的上傳流程,讓用戶保留維護隱私的空間。

有社群朋友提問如何選擇感測器,對此他分享三點看法:第一是盡量能收集到真的數據;第二點則是大部分的感測器所收集的數據,其實都在真假數據的區間之中,差異只是其中誤差存在的比例;第三點就是「買不買得起」會對最後的選擇有決定性的影響。

說來或許有些諷刺,生長於空污重地的雲林縣,反而讓阿海特別容易判別空氣感測器的準確性;而阿海熱情的初衷,也是因為心繫著自己的故鄉,讓他力邀大家一同努力時,都有著令人感動的真摯。

提供Total Solution-氣質寶室內空氣解決方案

Brian表示,解決空氣品質不能只靠單一產品,要能提出整體解決方案。

Brian表示,解決空氣品質不能只靠單一產品,要能提出整體解決方案。

最後由Brian Chen帶來壓軸好戲,介紹這個已在世界各地銷售的氣質寶(Air Mentor)空氣盒子。

自己也是個Maker的Brian注意到空污日趨嚴重的問題,於是開始著手此領域的研究。由於得到自家老闆的支持,在資源及技術到位的條件下,氣質寶得以在外型設計、產品概念、效用設計各方面都發展得相當周延。

Brian指出,他們團隊開發的想法是根基於現行環境法規中對公共空間空氣品質的四個步驟:偵測、紀錄、公告、改善。所以他們不僅是設計出外型像個三角飯糰、能偵測PM2.5與TVOC、CO2和溫溼度的氣質寶,還與醫療用等級的E-SUN空氣清淨機來搭配,形成整體性的解決方案。

Brian被問到執行氣質寶這產品的體驗與心得,他認為帶來最大的感觸是他的韓裔老闆,不論是團隊經費還是開發時程,都得到老闆最大的支持。同樣的情況在台灣企業中似乎並不多見。

此外他也再次強調,空氣盒子帶來的產業機會,絕對比我們所想像的還要多得多。

(本文是MakerPRO於2016年10月6日在空總魅客空間舉辦的【Maker Hatch Night】分享會報導,分享主題是《從自造到市場,空氣盒子開發經驗談》。)

活動影片

 

林彥維
林彥維

Author: 林彥維

政治大學資管系、圖書資訊與檔案研究所畢業。喜歡科幻故事中打造酷炫道具事物的角色,後來才知道那些人有個名字叫maker。目前一點一點接觸maker文化中,想用文字讓更多人了解這世界正在一群人手中精采地改變。現任MakerPRO特約作者。

Share This Post On

1 Comment

  1. 很感動。
    但是,最痛苦的,住在離垃圾焚化廠10公里內的居民,在空氣盒子上,都找不到自己住家的空氣品質數據。全台灣西半部23個,東半部1個的垃圾焚化廠(按台灣垃圾焚化廠列表),若在其西南側(吹東北季風時的數據把握)及北側(吹南風時的數據把握)都有監測站,則可以讓居民更有了解。只需再48個監測站,扣掉已有的,需增設的並不會很多了。

    Post a Reply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