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彥維
射出成型的技術自十九世紀發展至今,透過化「一」為萬千的方式,成為大量製造時代的推手之一。而那個「一」也就是模具,可說是當中運作與產品品質的關鍵。這次的在地製造探訪位於新莊的大桐模具工業,深度了解從塑模到射出的流程與技術。
大桐模具工業簡介
大桐模具工業已有三十年歷史,曾因客戶要求在大陸設廠,但因人脈與資源大都留在台灣,現今也仍以台灣市場為主力,不過也有許多外地的客戶,甚至曾有中東的客戶千里迢迢來相會。
其產品多以醫療、運動器材、交通工具零組件和模型槍的塑模為大宗;此外,國產的XYZ 3D列印機的第一台原型模具也是在大桐誕生的。
吳錦文董事長對於自家技術能應付各種特殊要求,並在30-35天內交貨的質量與效率深具信心。而這次的參訪,就由吳董親自帶領大家參訪工廠、分享經營模具產業以及與客戶接觸的經驗。
參訪陞銘塑膠
首先,吳錦文帶著大家來到常合作的陞銘塑膠廠,親自導覽射出廠實際運作時的樣貌;廠內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台台運轉中的射出成型機,機器夾著塑料一進一退,就有一塊產品產出;而依照產品特性可選擇使用不同型號的機器,像一台卡車般大的三千噸級可以製造出棧板和汽車的保險桿,也有像小客車大小的日本機器,能應付形狀更精密複雜的模具。
師傅們忙碌地在機器中與面板間穿梭,比較每一塊射出品,吳錦文說他們正嘗試各種參數設定,找到最適合的參數,才能正式量產;而如何最快找出參數,靠的就是師傅們多年的經驗。
因為距離相近,大桐常拿著剛作出的模具來到陞銘試模,有時會對模具再作調整,另外就是測試出合適參數,並連同模具一同送到客戶指定工廠進行量產。
參訪大桐模具
回到大桐,吳董再為我們介紹自家技術。模具的生產製造就在一樓完成,空間中布滿許多器材與成品;除了平常常見的切割機,也有所謂放電加工機,利用電流產生的火花,來對付質料特別難切割的素材,或是較複雜的模具形狀,甚至會對一些特殊要求再作人工的加工處理。
吳錦文說憑著這些設備與技術,他們能接高規格的訂單,也喜歡接高規格的訂單,這不只是自豪,也是維持自我製造水準的方法,畢竟有挑戰才有進步。
產業觀察
在模具產業打拼三十年,吳錦文除了在地的客戶,也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訂單,這些歷練讓他對於塑模產業有自己的觀點,在交流中也無私地與參訪者們分享,整理三大重點如下:
1. 塑膠製品的地位:
近年環保意識興起,許多產品都強調利用環保材料,但吳錦文認為製造產業仍無法就此捨棄塑膠料,因為說到耐用還是離不開塑膠料,現在許多設計仍會依產品的特性需求,酌量使用塑料。
因此他認為在完全環保而耐用的材料普及之前,仍無法立刻擺脫對塑料的依存性,而在這個過渡期,社會應該更著重如何有效地回收塑膠製品再利用,思考如何降低過度製造業環境的危害。
2. 競爭力所在:
吳錦文分析台灣在世界上的競爭,他認為都在於思維文化的差異;與最鄰近的中國相比,中國因為經濟發展晚卻又劇烈,現在要解決問題作出改變,靠的都是錢,例如沒有相關技術,就買更好的機器來彌補;而台灣就因為有一段紮實的發展期,目前其實還是有技術上的領先。
在企業管理的文化上,吳錦文接觸過的中國廠商常有先接再拖延的傾向,台灣在時間上的承諾就較有保證性。但是吳董也指出台灣廠商到了大陸仍流於孤軍奮鬥,不像日本會有許多措施(如製造運輸都綁定日本品牌)來營造出群聚的效應。
台灣若不挖掘更多自己的價值與能力,只能與大陸陷於削價競爭,例如忽略模具使用次數,堅持用到壞才要更換,反而忽略了產品品質。
3. 勞動力的萎縮:
吳錦文直言指出,模具業近年面臨嚴重的勞力年老化問題,這背後有著產業結構與技職教育變調等各種複雜因素。其中生產的自動化既是成因亦是改變的推力,勞力短缺推動自動化設備的改良加速,而自動化又將導致勞動力需求的減少。
他也坦言,日後機械手臂取代技師大部份的工作已是無法迴避的趨勢。
創業經驗談
大桐也曾接觸過一些新創公司與maker個人創業,吳錦文也針對新創公司找加工廠時常發生的問題提出建議。
- 設計前的準備:在畫圖之前要確保有足夠的業界常識、對材質特性的認識,再畫圖驗證,就能提高設計的可行性;雖然大桐也會提供設計圖的修改與繪製,但若設計者也具備一定的知識,雙方有共同的溝通語言,不論在製造或是修改上都能縮短相當的製程。
- 專業的分布:吳董分析台灣的產業群聚分布,給大家作為建議。北部多擅長電子零件的模具,中部有交通工具的零組件,南部則是冰箱洗衣機等大型家電的天下。
- 功用前衛、工法實際:現在是講究創意的時代,有好的創意就有成功的機會,但是若沒有紮實的工法設計,可能造成產品的製造開天窗,甚至產生很多瑕疵,因此唯有搭配可靠的工法才有可信的產品。
- 短中長程發展:在挑選合作廠商時,不妨先檢視自身的需求與市場大小,再來選擇製造商的規模,等自身規模慢慢成長再作調整,就可以減少許多碰壁與不愉快。
結語
「從模具就可以判斷成品的品質。」吳錦文導覽時曾拍拍自家精緻的模具像誇耀孩子般如此說,這句話不只是在稱讚大桐本身,也是在稱讚自己的顧客,那是一同努力的結晶。
培養與製造商的關係是管理教科書上都有的理論,當然在實務上能夠靠許多證明書來檢驗品質,但吳錦文說與模具商打交道的基礎就是「信賴」二字。據他所見,如果客戶與某家模具廠合作順利愉快,就很容易幾十年都不更動,想來不論是製造的哪一個流程都是如此。
這也與《Maker x 在地製造》計畫的目標不謀而合,也就是串連maker與工廠,化「一」為萬千,讓大家更容易找到值得信賴的合作者,找到一同打拼的好夥伴,迸發更多在地能量。
- 【人物專訪】酷設工坊的Jarvish智慧安全帽,讓騎車更便利 - 2018/11/05
- 【Maker盛事】自造零設限,下一位自造者就是你! - 2018/10/03
- 【人物專訪】少年Maker黃仁澤的自造遊樂園 - 2018/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