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PRO Meetup】社群力量改變世界

   
Maker Hatch Night相約在華山

Maker Hatch Night相約在華山

這是一個共創時代,也是社群力量from bottom up的時代。

而從數位到實體(online to offline)的另一波運動正蓬勃發展中,那就是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這股浪潮正襲向三大息息相關的領域:從科普教育(for education)到玩家(for fun),到創業(for business)。

在MakerPRO第一次的「共創社群之夜」中也邀請了多位三大領域的Pro Maker進行分享,主題包括了《我在這裡畫一條線》雷射藝術、自製《大四軸飛行器》、《iBeacon智慧家庭搖控器》、《Arduino X QML》、《用一個 Box 翻轉世界》 - 談BananaPi 在教育面的未來。

我在這裡畫一條線

我在這裡畫一條線透過光線與聲波的相互搭配,形成了一場獨特的燈光秀。

我在這裡畫一條線透過光線與聲波的相互搭配,形成了一場獨特的燈光秀。

本次社群之夜一開場,就宛如進入劇場一般,在黑暗的座位前方,舞台上正上演著一齣動人的表演,只不過,表演者是感情豐富的電射光線與音響。

《我在這裡畫一條線》創作者施惟捷(Luke)透過聲波傳送類比訊號到兩面振鏡上,經由鏡子的振動控制X、Y、Z軸,並將雷射光線反射至牆面上,經過光線與聲波的相互搭配,形成了一場獨特的燈光秀。

施惟捷指出,相較於平面式的投影,雷射能夠帶來更多的變化與應用,而這些光線是根據波形與頻率來設計。他也表示,未來將嘗試照片、聲波與雷射光的結合。

值得一提的是,負責投影大任的雷射投影機台,完全是由Luke自己動手做出來的,而且是撿廢棄材料拼裝而來,Maker的功力不凡喔。聽說他在另一場雙投影機的演出後,吸引了不少辦趴的單位想入手一套呢!

自製《大四軸飛行器》

曾建評會在部落格上分享自製四軸飛行器的過程(圖片:萊恩大兵)

曾建評會在部落格上分享自製四軸飛行器的過程(圖片:萊恩大兵)

一個看不懂電路、也不會烙鐵的萊恩大兵(曾建評),與一個身為電子工程師的Frank,兩個人在短短的半年內能做出什麼?

他們因為興趣、想要研究飛控的程式碼、想要自己開發功能,於是開始自學、研究,動手做了四軸飛行器。Frank表示,他們不想要買現成的套件組,也不僅只是要「玩」遙控飛機,而受想深入研究飛行器。

為此,兩個人自去年九月開始學飛控、組隊、組裝、寫程式,一步步地做出四軸飛行器,曾建評表示,要做出一台在室內可以飛高、飛穩、飛遠的四軸飛行器並不是那麼困難,不過一旦到了室外,就變成很大的挑戰,而這些都需要不斷從嘗試中累積經驗,從每一次的墜機中,發現問題並改進,對此也得到了許多社群朋友的協助。

此外,想讓飛機能夠穩定飛行,馬達效能能夠正常發揮是關鍵,Frank也為此而自己動手做了量測設備,將參數量化,以便能夠對於四軸飛行器的掌握度更高,而兩人的目標是希望能夠做出一台Tiltrotor。

iBeacon智慧家庭搖控器

隨著各種家電普及於家庭中,伴隨而來的遙控器數量也增加了不少,帶來使用上的困擾,因此有不少廠商也致力於開發遙控器整合的解決方案,而開發者韋凡選用近來極為受到關注的iBeacon作為整合遙控器的核心技術,搭配上App,讓用戶可以透過手機來操控家中的各種家電設備。他稱這個方案為Magneto。

其運作原理是透過智慧手機與一個BLE的接收設備,將手機與遙控器配對之後,用戶可以選擇需要將哪些按鍵功能燒錄製手機App內,當App記憶遙控器的各個按鍵功能後,就能夠以手機代替遙控器來控制家電。由於是透過BLE的通訊架構,App會依照不同區域的家電,自動選擇相應的遙控器,減少用戶的使用步驟。

Magneto設計雛型

Magneto設計雛型

「這樣的想法來自於《X戰警》中,擁有可以控制磁場和一切金屬能力的萬磁王。」韋凡強調,「希望能在使用上越單純、越便利,才能夠吸引用戶使用。」

Arduino X QML

Google在去年的I/O大會中提出Material Design介面設計,帶來全新的介面體驗,而台灣的團隊也以QML實作出Material Design介面設計。

分享者范姜士武表示,要做出一個很酷炫的使用者介面,方法有很多種,不過相較於利用web或其他方式設計界面,QML的好處在於簡單、易上手且程式碼少。

「QML採用Live Coding的方式,讓設計者可以一邊寫程式碼,一邊觀看效果,減少很多開發時間。」范姜士武指出,QML在底層整合了Wi-Fi、藍牙、leap motion、Arduino,透過中間的C++包裝後再讓QML使用,也因此,QML的程式碼呈現非常簡單,且行數不多,讓設計者能夠更容易地閱讀。

除此之外,QML也支援跨平台裝置,包括Android、iOS、Windows、Arduino、aspberry Pi等。

Banana Pi是由台灣發起的開放硬體,讓更多孩子能夠學習程式科技。

Banana Pi是由台灣發起的開放硬體,讓更多孩子能夠學習程式科技。

用一個 Box翻轉世界

洪宗勝博士希望利用這一個小Box(Banana Pi)來翻轉世界、翻轉教育。

洪宗勝博士希望利用這一個小Box(Banana Pi)來翻轉世界、翻轉教育。

自造者運動的浪潮不僅僅在玩家或創業圈中發酵,在教育上也處處可以看到Maker希望透過自己的手,讓更多人能夠接觸科技,例如OLPC、Kano或者是台灣本土的Banana Pi,這些都是針對小孩或者程式設計的初學者所使用,特別是在偏鄉教育上,經常面臨資源不足而延伸出數位落差的情況,而Banana Pi開發者洪宗勝博士希望利用這一個小Box(Banana Pi)來翻轉世界、翻轉教育。

Banana Pi是由台灣發起的開放硬體,其定位與Raspberry Pi類似,以開源的精神,讓更多孩子能夠學習程式科技,降低科技門檻。因此,考慮偏鄉資源不足的問題,在Banana Pi中也有許多因應的設計,例如洪宗勝指出,Banana Pi可以透過SD卡簡便的更換作業系統,如Ubuntu Linux,Raspbian O、Android或Firefox等。他認為,目前市面上已有各種的開放硬體,重點不再於硬體怎麼設計,而是必須考慮更全面的需求。

洪博士用一個小Box、連上鍵盤、接上投影機,就能當電腦來使用了。

洪博士用一個小Box、連上鍵盤、接上投影機,就能當電腦來使用了。

丁于珊
丁于珊

Author: 丁于珊

從傳播系闖進科技圈,書寫硬底子的動人故事。現任CTIMES採訪編輯及MakerPRO共筆作者。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