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台灣AI黑客松|競賽說明會
|

AR眼鏡意向調查:54%台灣消費者感興趣、67%期待結合AI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發布「AR眼鏡與VR裝置意向調查」結果,顯示台灣有54%消費者對AR眼鏡有興趣,比例大幅超越不感興趣(15%)的受訪者;其中以18-25歲族群的感興趣比例(64%)最高。該調查也顯示,台灣消費者對AR眼鏡結合AI抱持高度期待,有67%消費者抱持期待,不期待僅占7%,其中男性、26-35歲族群的期待比例最高,皆突破七成。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柳育林分析,近年擴增實境(AR)眼鏡受惠於AI技術的突破與加持,開啟更多互動應用的潛能,搭載的AI功能也更多元,例如問答、翻譯、識別與導航;而從廠商動態來看,AR眼鏡搭載AI已成為潮流,廠商家數在這兩年有明顯突破,這股趨勢也將為台灣廠商帶來商機,特別是在關鍵技術與零組件。

展望AR+AI眼鏡產業動態,柳育林表示,可持續關注的產業焦點有三個:一、Meta原型機Orion受到成本與技術等因素影響,無法在短期推出,但仍吸引業界矚目,其後續布局值得關注;二、Google專為XR裝置打造、整合Gemini的作業系統Android XR,已從頭盔擴展至眼鏡產品,可關注到Google在2025年5月I/O大會展示AR+AI眼鏡應用,並宣布深化與Samsung的夥伴關係,以及與眼鏡品牌Gentle Monster、Warby Parker合作;三、中國大陸AR四小龍Rokid、RayNeo、INMO、XREAL,以及Snap等業者在AR+AI眼鏡的布局。此外,由Ray-Ban Meta帶起熱潮的非AR的AI眼鏡,滲透速度應快於AR眼鏡,其發展同樣值得關注。

資策會MIC也針對AR眼鏡感興趣程度一般或偏低的消費者進一步調查,並探究其原因,占最大宗是「配戴不習慣(48%)」,其次依序為「價格不合理(38%)」、「技術不成熟(37%)」、「未發現好的內容(32%)」,以及「外型不美觀(17%)」;這些都是想進一步拓展市占的廠商須改善與解決的痛點。

此外資策會MIC亦針對台灣消費者對虛擬實境(VR)裝置的意向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持有VR裝置的消費者約一成,表示未來有意願購買的受訪消費者約兩成、無意願者超過三成,從近年調查結果來看,整體購買意願變化不大,顯示裝置的吸引力仍有待提升。

針對有意願購買的消費者,在已知價格愈高、效果與體驗愈好的前提下,可發現願付價格在2024年出現明顯的預算調降趨勢,特別是願付價格逐漸往1-2萬區間靠攏,有意願購買者,願付價格在1-2萬的比例從36%提升至48%;願付價格在2-3萬區間的有意願購買者,從25%縮減至18%;而願付價格在3萬甚至5萬以上高價位者,比例皆呈現衰退。

針對購買意願不高者,資策會MIC的調查結果則顯示三大主因為「價格不合理(55%)」、「空間不合適(41%)」與「裝置不舒適(29%)」。

MakerPRO編輯部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

Author: MakerPRO編輯部

MakerPRO.cc為華人圈最專注於Maker創新創業、物聯網及共享經濟報導及共筆發表的專業媒體,不論是趨勢分析與評論,或創新實作文章,在華文創新創業媒體領域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Share This Post On
468 ad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