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自科技的溫度:3D列印再造人生奇蹟

   

作者:小波

奇蹟,常被認為是遙不可及的;科技,常被覺得是冰冷的,但可以用熱忱融化科技,用生命創造奇蹟。

今年第四場《南科AI_ROBOT Meetup》,邀請到了TMF 台灣奇蹟之指創辦人兼設計者 - 張憲良。張憲良除了分享自身創辦奇蹟之指的故事與理念,以及開發3D列印義指與義肢過程所面臨的困難與技術,最後與學員們一同討論未來於社群上能共創的方向。

危機就是轉機

張憲良原本是一位沖壓模具的師傅,但因為一次的工傷意外,醫生對他說:「右手腕以下必須截肢。」這對於右撇子的他影響甚鉅,除了無法繼續從事原本的工作,對他的生活造成也諸多不便,以前看似簡單的動作都需要重新練習。 例如:適應左手用滑鼠、 單手拉拉鍊等,這些都是雙手健全時所無法體會的苦。

但張憲良並沒有長時間陷入低潮或怨天尤人,反而積極樂觀地思考生命的出路。靠著受傷的賠償金買了義肢後,才發現台灣目前販售的義肢僅能夠做到簡單開合的動作,並無客製的主動式義肢,實際上仍然難以滿足日常的需求。若是從國外進口則要價不斐,讓多數需要義肢的家庭無法負荷,於是他決定開始試著打造義肢。

張憲良積極樂觀地用Maker精神動手改變自己的生活

鍥而不捨的嘗試,一步步邁向成功

一開始的設計並不順利,即使張憲良有著機械製圖相關的專業背景,但手工打造的樣品經常失敗,摸索繪圖軟體的過程也屢遭挫折,好不容易用3D列印做出原型後,一經試用卻發現不合。一次又一次的失敗雖然令人喪氣,卻沒有使他打退堂鼓,反倒展現了愈挫愈勇的精神。

歷經了兩年多的時間研發,從外部結構設計到內部結構動力的修正,終於完成了手指能夠獨立活動的義指設計。先將受傷部位掃描至電腦做平滑處理,接著模擬組裝、微調各部位的銜接以及動作的流暢度,才能讓義肢進行握、拿、敲鍵盤等相對細微的工作,使得傷友在日常生活中能透過義肢的輔助逐步自理,進而恢復過往的行動。

推己及人的自造祝福

大家對於張憲良的故事都聽得津津有味。(圖片來源:許睿舫/攝影)

在完成設計後,張憲良成立臉書社團,帶著「客製化斷指截肢或天生患者的義指,使他們在生活上的拿、握物品沒有障礙,讓患者覺得自己跟其他人一樣」的使命,義務性協助有需要的傷友,並以開放原始碼的方式,提供給有需要的傷友可以在家造義肢。

由於張憲良也是傷友,因此更能同理其他傷友的心情,用耐心去解決不同對象所遭遇的狀況,用誠懇的態度幫助其他傷友,給予最好的解答、設計以及心理建設。

「能夠看到其他傷友因此提升生活品質,甚至增加信心,是非常令人喜悅的。」張憲良說著,即使自己的生活並不富裕,但回想起第一位試戴的小女孩,發現可以握手、拿水瓶時驚喜的表情,讓他覺得這就是他非做不可的事。

結語

聽著張憲良細膩地分享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除了看到他如何以科技改善身障者們的生活,更看到3D列印技術不僅能降低義肢整體所需的成本,用3萬元的成本打造出功能媲美國外40萬元的電動義肢。

若是能善用親膚性的軟性材質,更能讓使用者感到自在舒服。或許科技柔軟的一面不在於技術有多先進,而是那顆助人為快樂之本的心,所散發出的創意及堅韌不拔。

張憲良讓夢想不只是空想,實現夢想的同時也造福了社會上許多需要幫助的人。(圖片來源:許睿舫/攝影)

(責任編輯:周政毅)

小波

Author: 小波

多向分化潛能者,在務實與夢想中不斷突破自我。 熱愛音樂、文字、設計,卻也對商業管理、科技新知有著高度興趣,亦樂於討論社會議題;畢業於台大機械系,曾擔任MakerPRO採訪編輯實習生,現在正努力用才華養活自己。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