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AI Maker世代 】2024 MAI 開發者社群大會(5/16-17)
|

【機器人講堂】機器人學三法則的來由與適用性

   

作者:阿里哥

無論您是不是機器人的愛好者,可能都有聽說過「機器人學三法則」。電影《變人》和《機械公敵》都曾仔細地闡述過這三個定律。每當報章媒體提到機器人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或是討論到機器人該被賦予的權利和義務時,這三個法則也都會被搬上檯面討論一番。它們到底是哪三個法則,又是怎麼來的呢?我們今天就來聊聊「機器人學三法則」。

「機器人學三法則」是由”Laws of Robotics”翻譯過來。因此在進一步討論三法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Robotics”這個字是怎麼演變而來的。

機器人學的名稱由來

Robotics(機器人學)這個名詞是由Robot(機器人)演進而來。依照今天的定義,機器人學主要是一門研究和機器人的設計、建造、操作和使用等相關議題的科學。

卡雷爾·恰佩(Karel Čapek)與他的著作《羅梭的萬能工人》

Robot這名詞最早是1921年出現在捷克科幻作家卡雷爾.恰佩克(Karel Čapek)的著作《羅梭的萬能工人》中,原文是「Robota」,後來成為通行的「Robot」,是用來形容故事中虛構的機器人角色。Robota在捷克語中,是工人或僕人的意思。在Robot出現的21年後,Robotics這個詞於1942年第一次出現在艾薩克.艾西莫夫出版的短篇小說《Runaround》中。

艾薩克.艾西莫夫創作的短篇小說《Runaround》

值得一提的是,真實的機器人一直到1956年才第一次出現。無論是Robot或是Robotics,這兩個詞最早談的都是外型長得像人類的機器人,也就是現在所謂的人型機器人。不過隨著今日科技的演變,機器人已經不單指人形機器人,而有了更廣泛的定義。

著名的機器人學三法則就是創造Robotics這個詞的艾薩克艾西莫夫所提出來的。我們接下來聊聊這一位極具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科幻小說大師——艾薩克.艾西莫夫。

艾薩克.艾西莫夫(Isaac Asimov, 1920–1992)

著名科幻小說家艾薩克.艾西莫夫

艾西莫夫是出生於俄羅斯的美籍猶太人,身為著名的作家,他同時也是生物化學教授。他一輩子的創作力極為豐沛,著作產量驚人,其中尤以科幻小說和科普叢書最為人津津樂道。他一生中創作和編輯過書籍超過500冊,著作類別除了哲學類以外,包含科學、文學、社會科學、科技類等,幾乎涵蓋整個「杜威十進位圖書分類法」的範圍,是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與儒勒.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H.G.威爾斯(H. G. Wells)並稱為「科幻歷史上的三巨頭」。他創作了三大系列的科幻小說:機器人系列、基地系列和銀河帝國三部曲。相信愛好科幻故事的讀者雖然不一定記得埃西莫夫這個名字,但對這科幻三部曲一定不陌生。

1942年,艾西莫夫在作品《I, Robot/我,機器人》中提出了「機器人學三法則」,該理論被稱為「現代機器人學的基石」。您可能會覺得”I, Robot”看起來很眼熟,沒錯,就是和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機械公敵》原文”I, Robot”同名。事實上這部電影的劇本就是取材自艾西莫夫的同名小說。那麼,他提出來的機器人學三法則是哪三條呢?

電影《機械公敵》和小說《I, Robot》

艾西莫夫的機器人學三法則

第一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看到人類個體被傷害而袖手旁觀。
第二法則: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除非與第零和第一條原則相抵觸。
第三法則:機器人必須保護自己,除非與以上三條原則相抵觸。

「機器人三法則」的目的是為了維護人類的安全,今日這三法則也成為了機械人倫理學的基礎。艾西莫夫在後來創作的小說中,也圍繞著這三定律而發展,甚至進一步探討了在不違反三定律的前提下,仍然可以傷害人類的可能性。在後來的小說中,他更不斷從各個方面去挑戰這三定律,嘗試在這些定律中找到許多漏洞或不足之處。除了艾西莫夫本人,後來許多作家也嘗試在這三法則的基礎上增加新的法則,來補強這三法則可能不足之處。

艾西莫夫本人就在曾在接續創作的小說中,追加了一條「第零法則」:

第零法則: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群體,或看到人類群體被傷害而袖手旁觀。

第零法則是用來處理當個人和人類群體的生存出現衝突時,機器人需要以人類群體的利益為重。看似邏輯嚴謹的法則,仍需要依其實際應用時所遭遇的狀況,來持續加強。

結語

讀到這裡,您可能會注意到,埃西莫夫在當年並不是以機器人學者的身分,而是以科幻作家的身分提出機器人學三法則的。隨著科技的演進,當這個想像中的科技逐漸成為真實的科學學科時,一方面除了感念埃西莫夫的高瞻遠矚,為機器人倫理學研究奠定這麼重要的基礎;另一方面,我們也需要進一步去思考,這個在70多年前被提出來的論點,時至今日,是否仍需被視為金科玉律來遵循?

而這些基於想像科技所訂定出來的法則,還能不能符合現今科學發展上的需求?例如:國防或軍事戰爭用的機器人,就是在根本上背離了這三大法則。然而,我們有可能停下這個領域的研發腳步嗎?這些都是機器人學領域中,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

(本文同步發表於九號空間部落格,責任編輯:賴芳如。)

阿里哥
阿里哥

Author: 阿里哥

九號空間創辦人,熱愛機器人,設立九號空間希望能讓人們更容易進入機器人的世界!

Share This Post On
468 ad

Trackbacks/Pingbacks

  1. 機器人學三法則的來由與適用性 – Alec The Mechanic - […] (本文同步發表於Ma…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