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報導】跨域連結 Maker共創大格局

   

 

開源的精神讓科技的門檻不斷下降,也讓越來越多人開始動手DIY,做出產品或商品,翻轉世界的力量正是來自全球各地動手做的Maker。這些Maker站在別人的肩膀上進步,或者和同好一起動手解決問題,而Makerspace的風潮也蔓延到台灣,聚集同好一起腦力激盪。

自造者文化打造未來合作新模式

Maker Movement於2006年始於舊金山,包含最重要的Maker Faire以及Techshop,都是那年開始的。這個運動起初只有一小群人參與,但在短短不到10年期間,自造者嘉年華已經是全球上百個城市、上百萬人參與的活動了。

FutureWard共同創辦人楊育修第一次接觸到Maker,就是在一次舊金山的Maker Faire活動中,他甚至以此為題材,拍了《自造世代》的紀錄片。

育修與Maker紀錄片團隊靠群眾募資完成影片,也更深刻認識了Maker運動。

育修與Maker紀錄片團隊靠群眾募資完成影片,也更深刻認識了Maker運動。

自造時代是楊育修的第二部作品,他的第一部紀錄片是《設計思考》。從公家單位半路出家,楊育修沒經驗、沒預算,只靠著自己手上的簡單器材以及從Kickstarter 募集到的資金,就拍了這兩部令人驚豔的紀錄片。

曾在舊金山生活過五年,楊育修看到,金融風暴那一年讓許多科技大廠裁員,造成不少在科技業工作的人失業,可是這些人逐漸將自身的知識帶到食衣住行育樂等各個領域發展。

育修認為,創業環境要森林的生態系一樣,應該有生生不息的動力。

育修認為,創業環境要森林的生態系一樣,應該有生生不息的動力。

幾年後,舊金山重新站了起來,有了全新的面貌,不少的新創企業也趁勢而起,例如Airbnb。這些新創企業有很多都是從一個簡單的想法開始,吸引志同道合的人在逐漸擴散。

楊育修指出,這就是Maker的精神,從一個很好的發想開始,從零到一,然後不斷擴大,舊金山充滿了這樣的活力。在舊金山生活的五年讓他感受到很大的衝擊,他認為,Maker運動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人人都可以有想法,科技及設備的民主化帶來了很多機會。

Maker的完整生態系正在成型中。

Maker的完整生態系正在成型中。

在拍完自造世代後,楊育修決定自己創業,找了創業夥伴Daniel,並在大同大學設計學院院長吳志富的推動下,成立了FutureWard。

楊育修表示,FutureWard的基本架構是參考TechShop,但開幕後的會員人數成長不如預期,收入難以支撐FutureWard的營運,除此之外,沒有足夠人手來管理也是問題之一。為此,楊育修建立了志工制度,招募志工來換取會員資格,他也因此空出更多時間投入推廣FutureWard,並藉由開設課程、舉辦活動等方式來增加收入。

FutureWard以Techshop為師,但嘗試各種在地化的經營方式。

FutureWard以Techshop為師,但嘗試各種在地化的經營方式。

儘管目前仍面臨各種挑戰,楊育修也不斷想辦法解決,他分享了這兩年建立Makerspace的心得:第一,想做什麼事情就去做,不要等到完美了才開始動工;第二,不會有完美的事情,只能一邊做一邊修正,直到對為止;第三,不要對Maker投入太多的想法,Maker不一定得創業,可以純粹為了樂趣和其他人互動、對話,這樣才能建立一個環境,形成生態系統。

創意產業如何創造更大影響力?

如同FabCafe的精神是希望建立一個開放式的創意平台,FabCafe Taipei也有著同樣的想法,共同創辦人黃駿賢(Tim Wong)認為,Maker可以跟各界串聯,透過分享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彈性會更大。

黃駿賢認為可從Tendency和Impact兩方面去看Maker運動。

黃駿賢認為可從Tendency和Impact兩方面去看Maker運動。

談到Maker,黃駿賢認為可從Tendency和Impact兩方面去看,前者是Maker的定義,後者則是Maker對社會的影響。不過與其談論Maker的定義,他更樂意去探討Maker與外界的連結。

自三年前在東京成立FabCafe後,如今已在西班牙、泰國和台灣成立了總共五間的FabCafe。黃駿賢表示,FabCafe開設的初衷是要讓本地的設計師有機會與其他市場連結,並在全球運轉。他認為,這個時代的創新難以由單一專業領域來達成,而是要了解用戶的需求與問題,連結不同領域的人才共同解決問題,才是創新的方法。

自三年前在東京成立FabCafe後,如今已在西班牙、泰國和台灣成立了總共五間的FabCafe。

自三年前在東京成立FabCafe後,如今已在西班牙、泰國和台灣成立了總共五間的FabCafe。

中小企業或個人很難針對不同市場需求推出相對應產品,而這正是FabCafe想要解決的問題。他們除了形成在地的Maker社群外,也提供全球的商業網絡。

黃駿賢以日前和日本HIDA(海外産業人材育成協會)合作推廣林木業為例,透過雙方的合作,他們找了來自各地的設計師在FabCafe的工作坊裡學習傳統木工以及物聯網裝置設計,並將兩者結合來設計產品。

黃駿賢希望能讓設計師與在地產業結合,激盪出活化的生機。

黃駿賢希望能讓設計師與在地產業結合,激盪出活化的生機。

「如此一來,HIDA除了將傳統木工工藝傳承下去,也讓設計師設計的產品更有效的運用當地林木業資源,同時,當地的技師也能學習到從前端到終端的資訊流程。」

黃駿賢表表示,將不同專業的人才集結在一起正是FabCafe想做的事情,目前FabCafe也透過從數位製造到傳統工藝等各種工作坊實現這樣的目標。

丁于珊
丁于珊

Author: 丁于珊

從傳播系闖進科技圈,書寫硬底子的動人故事。現任CTIMES採訪編輯及MakerPRO共筆作者。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