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一直是Maker圈的熱門主題之一,不過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機器人似乎代表著高技術、高科技,要去玩它、改它是一件極為困難之事。但真是如此嗎?答案當然不是(否則也不會有近來非常火紅的廢柴機器人大賽了)。
事實上,要玩機器人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有不少人更將機器人當作科普教具,讓孩子去挖掘、探索更多的機器人樂趣,例如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 - 中軟科技創辦人連宏城老師,又或者是特斯拉機器人設計學苑,在他們熱血的推廣之下,喚醒了大家潛藏已久的自造魂,讓不少對於機器人有憧憬的大小朋友沉浸在組裝及設計機器人的樂趣當中。
不只是機器手臂 - Maker 遇上科普教育
連宏城自去年發現了開放硬體的樂趣後,為了自己的小孩也想玩機器人,他一腳踏入了機器人科普教育的世界。經過不斷的摸索、自學及多次的失敗,他利用開源的社群力量,總算開發出meArm.Joystick桌上型機器手臂套件,不僅可以自己動手做機器人,也能夠透過4種程式語言來培養程式設計的能力。
meArm.Joystick成功的在flyingV集資網站上創下1700%達標率的瘋狂紀錄。連宏城表示,meArm.Joystick代表的是開源的精神,它的核心採用Arduino主板,同時也使用開源軟體。
為了讓大眾有更容易的方式進入自造者世界,也為了推廣meArm.Joystick,連宏城開始了全省走透透的計畫,在台灣各地舉辦機器手臂實作工作坊,只要哪裡人想學,他就往哪裡去,甚至自掏腰包也沒關係。
連宏城期望能藉由大小朋友對於機器人的憧憬,透過meArm.Joystick這樣的DIY套件喚醒他們對於自造的熱愛,並藉此將台灣的自造者運動向下紮根。
自去年開始至今,連宏城已經帶著meArm.Joystick辦了53場的訓練課程,當中包含學校社團、教師觀摩、公益單位等不同性質的教學,甚至也有企業界開始關注自造者熱潮,希望借助自造者為公司激盪出不同以往的火花。連宏城認為,透過自己動手DIY的方式,能夠改變以往學習程式設計僵化又苦悶的課程,從做中學更能夠喚起學習動力。
機器人神明上身 - Maker 遇上在地文創
不同於連宏城全省跑透透的做法,特斯拉機器人則是選擇從社區開始,融入當地的文化,希望能縮小都市與偏鄉小孩的機器人教育落差。
「下個禮拜,上什麼?」這句話,對於特斯拉機器人團隊來說,是一股萬能動力,由來自台灣各地的六個年輕工程師組成的《特斯拉機器人設計學苑》憑著一股對於機器人的狂熱,一口答應了在大甲國中任教的學長邀約,每個週末到大甲國中陪小朋友們玩機器人。
不過事情的起頭並不容易,特斯拉機器人設計學苑共同創辦人林詩頎表示,首先是家長難以理解小孩不將時間拿來讀書,而是玩機器人;其次是沒有場地可以召集小朋友來上課;加上團隊成員來自各地,交通往返讓人勞心勞力。除此之外,團員多數沒有教學經驗,該如何拋下工程師之間的對話,轉換語言與態度和小朋友相處,大家一開始都不知道怎麼下手。
特斯拉學苑開始自行摸索著設計課程,找出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以樂高機器人喚起小朋友的興趣,並加入當地的文化,以大甲媽祖繞境為主題,讓小朋友設計出一系列相關的機器人,並且加入競賽的誘因,讓學校得以認同和出借場地。這樣的教學模式最後終於獲得學校及家長的支持,比賽獲得不錯的成績,讓校方希望能夠成立社團。
但是特斯拉學苑的成員畢竟有自己的工作,若要成立社團,就希望他們能夠自主運作。林詩頎表示,特斯拉的目的是播種,從一開始每周末的教學,到學校成立獨立運作的社團,最後成長茁壯,扶持周遭更多的學校一起加入。
因此,特斯拉學苑將教學經驗傳授給老師,並由第一批學生作為學長姐,將知識傳承給下一屆的學生。為了機器人推廣到更多地方,特斯拉學苑將這次的經驗藉由文化包裝,以大家媽祖遶境的主題開始在各地舉辦機器人展覽,林詩頎認為,透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製造話題性,也希望能讓特斯拉學苑延續下去,走的更遠。
而下一步,特斯拉學苑希望能研發出更低價的裝置,將播種計畫推廣至更多地方,聽見更多的小朋友說:「老師,下個禮拜,上什麼?」
- Maker入門課 開發平台比一比 - 2016/01/25
- 【DOIT Taiwan 2015】翻轉教育 從動手做開始 - 2015/11/28
- 【活動報導】Maker x Robot首部曲 機器人輕鬆玩! - 201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