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報導】募資管道大解密

   

0416 【自造者創業】募資管道知多少? - Maker Hatch Night活動報導

 

隨著硬體創業風潮以及社群力量的崛起,讓現在的新創團隊對於創業這一條路有了更多成功的可能性,尤其Maker市集、群眾募資、機構天使等募資管道更讓新創團隊更容易得到資金,不會因為資金不足而扼殺了想法。不過這三種管道的模式各不相同,新創團隊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也成為一門學問。

Makerpro總主筆歐敏銓指出,Maker市集不只是販賣產品,更重要的是必須與社群有所連結。

Makerpro總主筆歐敏銓指出,Maker市集不只是販賣產品,更重要的是必須與社群有所連結。

Maker市集

就Maker市集而言,Makerpro總主筆歐敏銓指出,Maker市集與群眾募資的差異很大。相較於群眾募資必須先得到大眾的關注,達到集資目標才能拿到資金,Maker市集讓Maker能夠直接將產品放到網路販賣,且數量通常沒有限制,即使只有一個、兩個,只要有人喜歡、有人買就能形成商業模式。

不過,這樣的商業模式到底行不行?歐敏銓舉例,一位高中生利用Raspberry Pi設計了出氣候偵測器,短短的一個秋天,在Maker市集賣了150萬元。Maker市集不只是販賣產品,更重要的是必須與社群有所連結,而社群的回饋也能支持產品不斷優化,同時Maker也能建立自己的核心使用社群。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透過Maker市集販售的產品,收入也許不如其他管道來的高,不過也已足夠支撐這群Maker繼續下個階段的產品開發。

群眾募資

在群眾募資的部分,經過近幾年來不少熱門商品從Kickstarter、Indiegogo等網站獲得超乎預期的群眾支持,進而成功上市,也認人見識到了網民的力量不容小覷。MakerPRO技術主筆陸向陽指出,兩大趨勢促使了群眾募資的興起,其一是網路金融興起,讓群眾可以進行線上金流交易或募款;其二是規模製造外移至大陸,讓歐美等地區的製造業開始走向少量多樣,且強調創意與設計。

11136254_10204084082090998_894414753713169527_o

在這幾年的發展下,群眾募資網站發展出許多類型與模式。

在這幾年的發展下,群眾募資網站發展出許多類型與模式。

不過在這幾年的發展下,群眾募資網站越來越多,成千上萬的集資項目當中不乏成功案例,然而失敗案例更是不計其數。如何在平台上脫穎而出,又必須注意那些「眉眉角角」已是一門大學問。陸向陽表示,群眾募資最常見的幾大挑戰如消費者認知有限、創意遭抄襲、詐騙行提案、物流不可及。另外,募資的動機、性質、財務規劃等也都是募資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天使投資

除了上述兩種管道之外,新創團隊的資金來源還有天使投資。在電子產業成長力道不如以往的情況下,創投(VC)的投資標的也開始越來越保守,且投資階段也移到更後期。台安傑天使創投合夥人李文豪指出,很多的新創團隊撐不過中間「死亡幽谷」的階段,也就是在花完前期親朋好友投資的經費後到VC看中前的階段,也因此才有了天使投資。

對比創投與天使投資,儘管同樣是給予新創團隊資金,不過性質仍有所區別。除了投資的階段、金額及規模不同之外,李文豪表示,天使投資更要要的意義不只是資金,還有背後代表的資源與關係網絡,天使投資的宗旨是希望藉由他們的資源與資本來幫助新創團隊,此外天使投資通常不介入新創團隊的營運。

不過並不是每個新創團隊都能獲得天使投資的資源,李文豪就他的經驗指出幾個不投資的原因,不了解自己面臨的競爭、眾多同質性的產品或技術難以脫穎而出、未來重大計畫卻無法與目前團隊或核心能力結合、重要資產與公司價值脫鉤、複雜或特別的股權結構設計、雙方對估值無法達成共識、很急的需要資金等。

除了簡報分享之外,會後座談也相當精采。

除了簡報分享之外,會後座談也相當精采。

丁于珊
丁于珊

Author: 丁于珊

從傳播系闖進科技圈,書寫硬底子的動人故事。現任CTIMES採訪編輯及MakerPRO共筆作者。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