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歐敏銓
目前Maker有了覺得還不錯的作品,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丟上群眾募資平台上去募一筆錢,再去開模、找產線代工量產。不過,這是一條蠻艱難的路。
事實上,只要有趣、概念上有特色,誰說Maker手做的Prototype不能賣?如果有個兼具社群功能的Marketplace,讓不成熟但有趣的專案能夠在上面流通,即使賣方只能少量DIY出貨,也能從用戶的回饋中得到關於這玩意的三大訊息:一是有沒有「市」?二是值多少「價」?三是該如何改進?
這正是開源軟體圈行之有年的freemium/premium模式,Maker圈雖然無法免費出貨,但仍有機會找到站在別人肩膀上躍進的「識貨」買家,並逐漸建立自己的社群基礎和品牌知名度。MakerBot搭配Thingiverse,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
這模式聽來不錯,但目前專為電子類Maker而建的交易市集卻很欠缺,較具代表性的當屬Tindie吧(在台灣的Maker圈,知道這平台的好像還不是太多)。
事實上,總部在舊金山的Tindie是一個已成立兩年多的交易市集,這兩年多來站上的貨品愈來愈多,花樣更是讓人大開眼界。起初上這平台交易的,多是玩Arduino、Raspberry Pi的重度玩家,但它漸漸吸引更多元的消費族群上門來,包括設計工作者、教育者、玩音樂的fan,以及一些大企業,也都來這裏嘗鮮。
相較於Kickstarter,在Tindie 上架產品的賣家,被限制只能銷售已經做出的東西(至少是Prototype),而不能是還在紙上談兵階段的Pretotype,也就是在這平台賣得不是「夢想」、 「未來」,而是實實在在的「作品」。

Tindie上賣的實實在在的作品
根據Wired的報導,截至去年5月,Tindie 上銷量最好的產品名為AirPi Kit,它是一個基於Raspberry Pi的簡易天氣監測台,由兩名16 和17 歲的少年製造。這產品去年秋天上線後迅速銷售一空,如今已賣出近600件,給兩位少年帶來大約台幣150萬元的收入,讓他們有繼續做下去的支持。
對個人或小團隊的Maker來說,Tindie給了一個試身手的平台,而Upverter和Voltera則提供了線上共創與快速打樣的好用工具。期望更多好用的工具與平台出現,讓個人化的製造時代更快實現。
- Physical AI近了!如何打造「通用又專才」的機器人? - 2025/04/13
- 當Node-RED遇上AI、RAG:IOT工作流程變聰明了! - 2025/04/08
- 為何Fair Code授權訴求廣受開源公司重視? - 2025/04/01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