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謝嘉洵
教育部與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共同主辦的「2022第三屆臺灣科學節」於11月5日起正式登場。為了響應聯合國建設「氣候做好準備的社會」的呼籲,本次科學節以「擘劃環境永續的藍圖」為主題,期望在面對氣候變遷的挑戰之下,透過科學展現人類的調適韌性,以此建立永續幸福的社會。
眾多攤位響應,多元科普科學知識
本次台灣科教館的活動,除了館內主打的以登山意向為主題的「找家不迷路 — 擘劃環境永續的藍圖」,讓民眾在活動中,描繪對家園永續概念的想像之外,館外還有「韌性不任性,科學嘉年華」的攤位展示活動。這次活動中,邀請了170個單位,總共有215個攤位設攤,展示內容涵蓋了環境永續、科學科技、STEAM、多元學習等四大主題。而闖關集點的遊戲模式,更是可以讓民眾在遊玩挑戰的過程中,體驗各個攤位的科學知識與遊戲,寓教於樂!
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表示,台灣科學節的目的是希望科學普及化,讓「學習科學」與「運用科學」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期待全年齡及各族群的民眾都能夠在台灣科學節的活動中,找到喜歡的科普活動,讓學習科學變得輕鬆愉快,也可以達到終身學習的目標。
大人小孩都愛玩的環保瓶蓋弓!
這次vMaker在台灣科學節的活動中,也不忘展出「環保瓶蓋弓」來呼應此次科學節的主題。環保瓶蓋弓是由薄木板,以卯榫的方式進行組合而成,不含任何的化學物質,對環境相當的友善。而在射擊過程中使用到的「子彈」也是回收寶特瓶的瓶蓋,可以不斷地循環再利用。
寶特瓶回收的問題一直被廣泛的討論,在回收的過程中,瓶蓋跟平還其實都仰賴人工去除,而環保瓶蓋弓則是運用在回收中不被需要的瓶蓋,來進行射擊遊戲。本次科學節的攤位活動中,現場民眾可以運用瓶蓋弓射出的瓶蓋擊倒寶特瓶來完成闖關任務。在闔家同歡的同時,也將Maker手作、環保惜物的精神帶給民眾。
小結
在知識的獲取越來越容易的現在,將想法化作現時已經不是不可的任務。有想法、有行動力、願意去實踐,想像力自然可以變成現實。透過這次台灣科學節的活動,相信會有更多人體會到科學的樂趣,啟發更多人動手創造,讓Maker精神更加普及。
- 【從無到有造一艘船】看看全國盃Maker造船大賽的無窮創意! - 2024/08/28
- 改變你的社群網路體驗:Meta AI助理機器人 - 2024/02/19
- 近期熱度正高的AI PC,是在夯什麼? - 2024/01/03
訂閱MakerPRO知識充電報
與40000位開發者一同掌握科技創新的技術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