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再生能源有哪些瓶頸? #
受限於自然資源、能源以及土地,台灣在發展再生能源上,有著不小的阻力。
目前台灣的再生能源以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為主,然而此二者卻是「看天吃飯」的類型,太陽光電除了每天日出日落的時常問題之外,還要面對台灣多雨的天氣。而風力發電以離岸風電為發展,但適合發電的風況多出現在冬季,對缺電嚴重的夏季實在難以給予幫助,而且台灣尚有颱風地震等自然災害,風機是否會因為自然災害而停擺也是一項隱憂。因此,台灣若是想要靠再生能源取代其他能源來進行發電,其實並不容易一件容易的事。
此外,台灣土地狹小也是一項劣勢。儘管發展再生能源是國際共識,但是再生能源占地廣也是不爭的事實。太陽能、風力發電單位面積的發電量遠比燃煤發電及恆能還要低,以年發電量(千千瓦小時)估算,風力機需要一點三平方公尺,太陽光電則需要十五平方公尺,然而火力機組卻僅需要需要零點六到一平方公尺。也因此,一座綠能發電廠若是想要達到與傳統電廠相當的發電量,就需要佔用大量的土地資源,這對於土地有限的國家如台灣等,是一項相當大的挑戰。
台灣難道就無法進行綠能發電了嗎? #
也不盡然。2019年,與台灣同樣缺乏自然資源的日本,再生能源已經佔了總發電量的18%,遠遠地將台灣的5.6%拋在腦後。而除了風力與太陽能發電之外,地熱、水力以及生質能源也是功不可沒。
生質能源包括木材、油脂、沼氣、動物排泄物等有機物產生為碳中和的再生能源。為了減碳與提高綠能發電的佔比,日本早在約十年前就計畫用生質燃料逐步取代燃煤。相比日本,台灣在生質能源的發展可以說是落後一大步。而地熱也是一項極具發展潛力的項目,台灣深層地熱蘊藏潛力達30GW,雖然未必能在綠能發電上成為主力,但想必能夠幫助太陽能與風利發電,為台灣的綠能發展貢獻一份力。
》參考資料:台灣再生能源的發展困境與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