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是什麼? #
AI 是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的縮寫,人工智慧的定義其實就是以「人工」編寫的電腦程式,去模擬出人類的「智慧」行為。
AI 這個詞彙誕生於 1950 年,當時的 AI 僅能跑一些寫好的邏輯程式、處理數學定理證明,由於當時電腦體積龐大、性能又有諸多限制,因此應用相當少。
在約二、三十年前,因為電腦儲存空間、運算性能的增長,開始出現「機器學習」( ML )這塊領域,並得到了很好的成果。
在生活中,AI 有哪些落地應用呢? #
AI 的應用已經充斥在日常生活中,舉凡交通、娛樂、醫療等,到處都可見其蹤影,以下舉幾個例子讓大家更了解 AI 有哪些應用:
- 手機助理語音辨識功能
- 社群網路上的廣告投放
- 串流影音網站的推薦(如 YouTube 推薦影片、Spotify 精選)
- Google Map 最佳路線規劃
ML、DL都屬於 AI 範疇,但差別是什麼呢? #
我們可以從上面這張圖清楚理解,AI、ML、DL 這三個名詞是層層遞進的關係,機器學習(ML),是人工智慧(AI)底下的技術分支,而深度學習(DL)則是從機器學習衍伸出的領域。
了解完大致的關係,接著來了解更多關於機器學習 ( ML ) 跟深度學習 ( DL ) 的細節吧。
何謂機器學習? #
機器學習並非單純地把程式寫好,而是要讓電腦透過自我學習的方式,去解析數據或做出問題判斷,不斷優化改進自身。
機器學習結構:資料→特徵擷取→模型→答案
為了達到有效預測,機器學習會不斷讓模型最佳化去擬合資料,然而在特徵擷取上,仍然需要透過手動去標記特徵,將特徵轉為編碼或向量形式後,再透過機器學習的模型去處理,從而得到預測結果。
何謂深度學習? #
深度學習是透過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的方式來實踐,而神經網路由無數個神經元串聯所組成,這些神經元的運作方式和人類神經一樣,一個連著一個傳遞訊號,但輸入的是變數、權重(weight)、誤差(bias)。
深度學習的結構:資料→模型(特徵擷取自學)→答案
與機器學習 ( ML ) 的差別在於特徵擷取的部分,深度學習把它交給神經網路去處理,讓它在不斷地反覆運算中逐漸萃取出所需要的特徵,不斷改進模型本身權重,最後產生預測模型。
以「貓狗辨識」舉例,深度學習的訓練只需將標記好類別的影像輸入到模型中,神經網路會自行將影像特徵擷取出來。
》資料來源:AI來襲!三分鐘看懂人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