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講座】運用AI創造精準醫療環境
關於此課程
本講座邀請陽明交大竹銘醫院院長唐高駿先生開講,聚焦分析如何在醫療產業上利用AI的深度學習來達成疾病的辨別與診斷。
當醫生碰上AI,會發生什麼樣的事?隨著科技不斷的發展,醫療行業也逐步與AI、邊緣運算、物聯網等新興科技相整合,希望能藉此提升效率與精準度,打造智慧醫療產業。但是在人與機械之間該如何達成平衡?對於醫療產業而言,AI輔助系統又有什麼樣的定位呢?
重點摘要
陽明交大竹銘醫院的唐高駿院長,曾先後擔任臺灣多所醫院的院長,不僅擁有豐富的管理實務經驗,學術成就也十分出色,研究範圍涵蓋嚴重感染敗血症的治療、急重症患者生理訊號與及治療的大數據研究、智慧醫療與智慧醫院建置等。
在本講座中,唐高駿開宗明義指出,目前提起AI在醫療方面的應用,多數人都會立刻聯想到影像處理,他認為這樣的聯想方向完全正確,醫療診斷時,確實經常遇到需要判讀大量影像的情況。
他以自己在醫療現場判斷胸部X光片的經驗舉例,傳統電腦斷層檢查產出的X光片,平面、黑白的影像,連從醫多年的他有時都難以辨別是否有問題。但是若能將X光片導入AI模型,將平面的X光片合成、模擬出一個3D圖像時,即使是未曾受過訓練的普通人,都能輕易發現問題所在。
唐高駿指出,圖片重新合成,變成最適合人類肉眼判讀的樣貌,就是AI目前能夠提供臨床醫療最大的協助。除了判斷X光片外,例如癌症細胞的發現、眼底攝影檢查等等,都能利用AI輔助,降低判讀難度。甚至連這兩年席捲全球的COVID19病毒,也可以借由AI重新合成影像的技術,快速辨別病人感染的究竟是普通肺炎或是新冠肺炎。
不過唐高駿也不諱言,人工智慧的發展在醫療領域仍有許多障礙要克服。其中最大的障礙就是醫生不願意相信AI的能力,針對此一問題,唐高駿認為若想要解決,不只是要求醫生打開心胸,AI的開發者也必須藉由解釋AI的學習方法與指令,訓練數據是否準確地代表患者,結果與真實病理狀況能否吻合等,讓醫療決策者瞭解AI的邏輯並確認合理性,才能讓醫生有足夠的信心與信任去接納。
參考資料
本講座收錄自「實現精準病理診斷 打造AI智慧醫院」,請見活動報導,以及其他講座影片
講師介紹
陽明交大竹銘醫院院長 唐高駿
現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醫務管理所教授,醫療財團法人竹銘基金會竹銘醫院籌備處院長。本身是麻醉、重症專科醫師,曾任臺北榮民總醫院加護病房主任、西太平洋重症醫學會秘書長、臺灣重症醫學會理事長、急救加護醫學會理事長。
醫院管理上,他先後擔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院長兼醫療副總院長、署立宜蘭醫院院長、國立陽明大學附設醫院院長,現任陽明交大竹銘醫院院長,擁有豐富的管理實務經驗。研究領域涵蓋嚴重感染敗血症的治療、急重症患者生理訊號與及治療的大數據研究、智慧醫療與智慧醫院建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