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TALKS】淺談喝好水、吃好物、有良居的操作模式
關於此課程
「我解決社會大眾的問題,也是解決我的問題!」
LASS創辦人哈爸開講指出,LASS從空氣社群到水社群,解決的都是社會中棘手的問題,從「紫豹在哪裡」到「山河事件簿」,再到最近「喝好水、吃好物、有良居」的水文分析系統以及「思源地圖APP」等等,只能說每次LASS一出手,就必然能集結一群願意為這些問題犧牲奉獻的高手能人,他們齊聚在一起為社會大眾解決多少問題呢?本講座中將帶大家一探究竟。
哈爸表示,當初成立LASS是想了解當時流行的一個運動:Maker Movement,LASS是一個臉書社群,沒有嚴謹的組織也沒有固定的成員,當初僅是想透過臉書社群自由交流,針對不同目的會有各自討論的群組,並對有興趣的專案去建構以及推展。
數年前LASS利用空氣盒子的微型感測器來解決量測生態體系中PM2.5的問題,到最近的主要目標就是建構水社群,來推動公私協力與流域情報開放地圖,2021年更透過「喝好水、吃好務、有良居」計畫獲得總統盃的卓越團隊,令人意外的是2021公投案中引起大家關注的「新竹頭前溪協力專案」,當中LASS也有協助整理該流域的開放資料及協助建構流域的資訊系統,雖然並沒有直接參與,但是透過這些舉動,讓更多人開始關心水資源以及如何保護水源。
「紫豹在哪裡」

進入紫豹在哪裡APP 即可看到空氣品質的所有資料
LASS在建構空氣社群時,最先推動的事情是「紫豹在哪裡」的APP,這個專案是有全台性的網路資料,透過空氣盒子將空氣品質資料蒐集起來,並且每隔十分鐘就會更新一筆資料,再利用視覺化的網頁讓大家容易理解空氣品質現況,以及存取所有資料。這個專案也是LASS所有專案的雛形及典範,後續的所有專案也都承襲了這樣的技術,並透過產官學研的方式讓議題在社群裡面發酵。
「山河事件簿」

進入山河事件簿APP 即可看到所有水庫的資訊
製作「山河事件簿」的起源是來自於一位工程師夥伴認為「水」這個東西是複雜的,他想在地圖上按照時間把資料全部都蒐集起來,這樣子就可以對所有資訊一目了然,也因為這位工程師對解決事情有獨到的看法,才會誕生了「山河事件簿」,推動這些專案沒有一個問題是容易的,但哈爸認為沒有一個問題的解決是不困難的,但LASS社群總是一步一腳印地慢慢做出成績來。
「要想著怎麼把組織展開、怎麼找到願意貢獻時間技術的人,以及如何適時地去推進。這種種的問題在專案前期特別困難,但我們就是做下去,傻傻地一直做。」
「喝好水、吃好物、有良居」的操作模式為何?公民參與起到何種作用?

進入思源地圖app 即可看到流域的所有資訊
「喝好水、吃好物、有良居」這專案的發想是來自於,LASS有夥伴想要解決流域治理並推動公私協力的企圖心,哈爸和夥伴們期望找出有什麼系統可以解決這些環境問題,最後形成「思源地圖」與其他水文分析系統。
整個專案主要來自哈爸的驅動,盡可能有效率的開會,擠出夥伴寶貴的時間來參與,個別事務盡量讓專業的人來操刀與貢獻。讓所有人的時間付出,盡可能都轉換成相對應的產出,讓更多的公與私領域專家一起合作,並期望能讓僵化的運作組織重新活絡起來,讓公部門知道更多來自民眾的心聲,並得到更多民眾的支持。

LASS團隊以「喝好水、吃好物、有良居」獲得總統盃卓越團隊的殊榮
值得一提的是此專案獲得《總統盃卓越團隊》的殊榮,而此專案能夠順利進行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專案推動過程中有大量的公民力量參與,包含專家、技術與服務人力,徹底落實了「大家的事、大家共同解決」的精神。
講師介紹
LASS社群創辦人 / 哈爸(許武龍)
資深晶片設計公司架構師,也是 LASS 社群(環境感測器網路系統)之創辦人,擅長 Linux,熟悉嵌入式系統設計、通訊系統以及軟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