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通進化論】從自駕公車到智慧電動車

   

作者:葉佳錚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雲端運算等科技漸趨成熟,全球各國無不積極祭出自駕車政策,而為了響應環保概念、改善交通使用等情況,目前台灣也落實智慧科技開發出自駕公車、自動駕駛車與共享機車等,來落實智慧交通產業,本篇將淺談台灣的智慧交通發展案例。

自動駕駛車輛WinBus,推廣觀光短程接駁

台灣自動駕駛車輛「WinBus」,是由經濟部所屬法人車輛中心(ARTC)主導,委由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與創意庫設計一起共同打造出來的,目前在台灣的台北信義、新北淡海公路與彰化鹿港皆有行駛,其中,更在今(2021)年初於澎湖示範自駕,分別在馬公市區、港口、機場與景點等進行路線探勘測試,有望於觀光季中提供遊客搭乘。

不同於過往大巴、轎車等改裝的無人車,WinBus完全從頭設計打造,並以雙向車頭來設計,具備雙軸轉向、雙軸驅動動力的功能,因此,WinBus可以依營運的方向,隨意切換車頭,且車內未設有方向盤、煞車、門踏板等配置,若於固定路線或封閉式場域內行駛的話,車輛並不需要人為來介入便可完成整趟駕駛,不過仍須配有一名隨車人員。此外,全車也配有雷達、光電與攝影機等感知辨識系統、車輛聯網與定位系統,期望能將此技術用於觀光短程接駁,帶動智慧交通、觀光運輸等產業成長。

台南自動駕駛公車開放民眾體驗

由台南市交通局與民間廠商合作「自動駕駛公車實驗計畫」,目前已完成不載客測試,並開放民眾體驗試乘,藉由模擬載客測試服務來找出未來進入正式營運時所需克服的問題,並進一步檢視自架技術,針對問題加以改善。

目前台南自駕公車分別設有「南科火車站—南科考古館」及「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循環線兩條路線,而依據國內法規要求,自動駕駛公車上路行駛時,仍會有駕駛員在座位上全程監控,並隨時應付突發狀況。

自動駕駛車輛除了本身車上的系統之外,也設有設有以發射雷射光束來探測目標位置與速度的雷達系統,並結合路旁的攝影機、無線電、GPS等偵測設施,進一步針對公車死角做事也輔助,系統會藉由反射回來的信號繪製出周圍環境的3D模型,並經過運算完成測試學習與系統調校作業,即時運算做出指令控制車輛。

雲林推動電動車來改善空氣品質

為改善空氣品質、推廣綠色運具,雲林縣開啟補助機車汰舊換新的政策來建立低碳智慧城市,並推動斗六市為雲林縣電動車示範區,展現推廣綠色交通與低碳環保的決心。2020年起,雲林縣府便推動公務稽查車電動化的功能,共計有6個單位、導入49輛電動公務汽機車來投入運作,期望能藉由公家機關帶頭做環保,來呼籲民眾應多使用低汙染電動車輛,共同改善環境的空氣品質。

此外,為打造綠能運具的友善環境,目前雲林環保局也與縣政府同步規劃電動汽車優先停車格與充電座,鼓勵縣民多多使用綠能運具。

結語

自駕技術對城市交通帶來革命性改變,無論在駕駛工時、行車安全、車輛調派、偏鄉交通等方面都可突破現有限制。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我們都能享有一個高效率、高品質的智慧交通系統,並突破移動往來的障礙、改善道路使用問題。

(本文經同意轉載自合作媒體 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 

vMaker編輯部
vMaker編輯部

Author: vMaker編輯部

vMaker粉專每天網羅新奇有趣的科技新知、生活手作內容,並提供創客原創文章及活動資訊。 按讚粉專獲得更多科技新鮮事👉https://lihi1.cc/ezQcE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