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AI Maker世代 】2024 MAI 開發者社群大會(5/16-17)
|

智慧農業新升級,友善農夫的新發明

   

作者:謝涵如

農夫頂著炙熱陽光,在田地中揮汗如雨,辛勤工作的模樣,似乎是大眾對於「農業」最直覺的想像。傳統農業辛勞繁瑣的體力勞動,不僅容易造成職業傷害,也降低年輕勞動人口回鄉務農的意願。幸好隨著智慧農業進步,越來越多友善農夫的新發明因應而生,減輕農民工作疲勞的同時,也增進務農時的工作效率。以下將介紹兩項降低農民負擔的智慧農業發明。

「農用穿戴式省力機具」降低職災風險

根據農委會資料統計,過去農民的職業傷害中,高達93%是因體力使用過度,造成骨骼肌肉傷害。受傷部位最多在手腕,其次則是肩膀部位,而肩膀會受傷,主要是由於長時間重複性抬手工作所致。

為了解決此一問題,農委會補助國立中山大學林韋至副教授開發出「農用穿戴式省力機具」,可在農民工作時輔助手臂,提供支撐,能降低進行採收與搬運等工作時的體力消耗。

以肌電訊號儀器實際量測「農用穿戴式省力機具」的省力效果發現,女性農民進行小果番茄摘芽工作時,相較於沒有穿戴機具的狀態,可減少66%的肌力損耗;而男性農民進行文旦噴藥工作時,則可節省48%肌力損耗,省力效果相當亮眼。

另外,此套穿戴式省力機具由於沒有使用傳統的馬達動力模式,不必充電與保養,也不需承受電池與馬達的額外重量。機具本體也特別選用堅固輕巧的碳纖維材質,使總重量低於2公斤,減少農民在穿戴後的重物背負感,背帶也選用透氣性高的布料製作,穿戴時透氣舒適不悶熱。

農委會109年度已製作80套放置於全臺各地農改場,希望能藉由科技開發省力農機具,減緩農民在勞動時長時間舉臂所造成的肩頸背酸痛之苦。

「農用穿戴式省力機具」撐住農民手臂,減少肌力損耗。(圖片來源:「像是有人撐著」 穿戴式省力機具上身鋼鐵農夫也能軟Q

大數據分析讓灌溉施肥更精準

在台灣傳統農業活動中,「巡田水」是相當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項工作。農民們為了監控田地的水量,必須在天還沒亮時就早早出門,相當的勞心耗力,隨著務農人口高齡化,成為一大挑戰。

2020第三屆聯發科技「智在家鄉-數位社會創新競賽」的獲獎團隊「走向里山一家當關」,綜合自身的務農經驗,加上科技和創意,研發出「SOLOMO永續稻作技術田間管理決策平台」APP,讓農民能在手機上「巡田水」,隨時監控作物狀況。

該平台名稱意為:SO(社群)、 LO(在地)、 MO(行動),與在地團體、農田水利會合作,蒐集關渡平原近十年生態的相關資料,經過AI大數據分析、交叉比對,算出最精準的施肥用量、用水管理、並預估採收時間及產量,減輕農民視察田地的辛勞與避免資源浪費的同時,更能增加農業產量,提升農民所得。

團隊成員以家鄉關渡平原作為實驗對象,將稻田分成兩部分,分別使用SOLOMO永續稻作技術及舊有稻作模式耕作。一次颱風來襲後,使用SOLOMO系統的半邊稻田完好無損,另外半邊稻作則被颱風吹得東倒西歪,證明了SOLOMO系統的成功。

除了實驗結果,SOLOMO也獲得「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會」、「台北市七星農田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台灣水資源與農業研究院」等農業技術、大數據資料專家認證。團隊規劃以一年時間驗證SOLOMO的AI大數據演算法和功能,後續再上架,由台北市關渡平原推廣至全台灣稻作生產地區,嘉惠更多農民。

「SOLOMO永續稻作技術田間管理決策平台」讓農民用網路種好菜(圖片來源:手機也能巡田水!物聯網耕種超節電 關渡精準施肥稻作好壯壯

小結

隨著農業與科技的結合日益成熟與緊密,越來越多新穎的工具能替農民們分擔繁重的農務工作,將農民從辛苦的勞力工作中解放出來,不僅為勞力日漸高齡化的台灣農業找到解決方向,也為青年回鄉務農增加誘因。期許未來在政府及民間的共同努力下,智慧農業能更加進步,提升農民收入與生活品質。

(本文經同意轉載自合作媒體 vMaker台灣自造者原文連結 )

vMaker編輯部
vMaker編輯部

Author: vMaker編輯部

vMaker粉專每天網羅新奇有趣的科技新知、生活手作內容,並提供創客原創文章及活動資訊。 按讚粉專獲得更多科技新鮮事👉https://lihi1.cc/ezQcE

Share This Post On
468 ad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