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報導】物聯技術再升級 智慧防災更安全

   

作者:賴佩萱

天然災害如火山爆發、土石流、地震、海嘯、森林大火等的發生常常令人措手不及、來不及反應,在短短幾秒鐘的時間內彷彿經歷世界末日,連逃命也來不及,既然大自然的反撲是如此地猛烈且難預測,是否能藉由科技的力量協助防災應變,提高我們反應的時間呢?

由 Mighty Net 邁特創新基地主辦、林口新創園共同主辦的 Mighty Net HW Express ,今年的第一場研討會於 5/13 以「智慧防災」為主題,邀請將物聯網技術運用於防災相關領域的三組新創團隊,分享各自開發的解決方案,討論其核心技術與應用範疇。

Mighty Net串聯新創  攜手打造物聯科技的願景

 Mighty Net 邁特創新基執行長 Ray 指出,以秒為單位的天然災害有一個共通性,那就是人類可以反應的時間很短(稱秒行為),如果能透過物聯網科技整合各種感測資訊,藉由中央平台與即時回報系統的運作,其實可能避免許多悲劇的發生,這背後意味著是龐大的產值(稱秒經濟)。

Ray 表示災害發生連年增加,如何應用科技協助防災成重點

「物聯網的解決方案絕對不是一家公司就能獨力完成,我們需要很多有志一同的新創夥伴一起投入。」在許多公司相繼投入物聯網開發之際,Ray 表示,Mighty Net 近幾年積極串聯新創合作夥伴,提供一個將無線、感測、能源、雲端這四個物聯網開發核心要件整合的一致性平台,協助將創意轉變為商品,期望降低新創公司的風險,一同為物聯科技的藍圖努力。

太陽能作永續電力  物聯設備不斷電

理想的戶外物聯網裝置必須要收入(能源採集)和支出(能源消耗)達成平衡,但常見的物聯網裝置卻都有電池耗電問題,因此飛立威光能(FLEXWAVE)以「太陽能」為供電能源,開發具有多變應用性的可撓式波導光伏技術,其大角度捕光技術的優勢,可達到無光學損失、可匯聚散射光與可長時間累積光能量的特點。

飛立威共同創辦人 Jimmy 分享 ARC 太陽能盒的技術(攝影:歐敏銓)

運用此技術設計的 ARC 太陽能盒則是專門設計給 LPWAN 物聯網使用的太陽能一體化防水盒,飛立威共同創辦人 Jimmy 甚至提及,只要一個晴天,它就能提供超過一個 AAA 電池的電力,並且可連續發電長達 10 年。ARC太陽能盒透過太陽能作為永續電力供應物聯裝置,再加上 GPS 定位訊號,不僅能夠定時傳輸相關環境數據,作為生態或環境監測之用,其中溫度感測器若偵測到異常溫度,則能即時傳輸到控制中心,對於防災有直接的幫助。

手機變身微型偵測站 提高地震預警效率

台灣身處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儘管設有國家級地震警報系統,在地震發生時透過手機簡訊的方式告知民眾地震發生的事實,但卻無明顯的實際效用,因為透過蜂巢式細胞網絡系統的傳輸,無法針對每個人的所在地做震度與時間的提醒,民眾無法得知即將傳來的地震有多大、還有幾秒會感受到(有多少時間可以做準備),甚至有時收到訊息時,地震已經結束,抑或根本沒收到訊息。

Alex 說明現行台灣地震警報系統的發送流程

「從地震發生到民眾收到地震預警訊息大致要 20 至 35 秒的時間。」H.E.R.O 創辦人 Alex 表示,這個流程中可以優化的即是「地震偵測站密度的提高」,只要越多個偵測站在短時間內皆偵測到地震,氣象局就能越快反應,民眾便能越快收到預警通知;但事實是,偵測站的架設成本高、工程時間長,因此 H.E.R.O 團隊發想以「智慧型手機」作為微型偵測站,以物聯串聯成地震速報網路 HEROnet,並透過獨創的網格演算法,在數秒鐘之內收集、運算地震資訊,5 秒內就能完成地震警報。

室內Google Map協助掌握空間配置 

發生火警災害時,人若處於室內,能掌握建築物內的配置必定能較快速地逃脫。司圖科技開發室內定位技術(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透過人員背負一台光達感測器將建築內部路徑走過一遍,反覆觀測稽核地圖特徵,再依定位和外在環境交叉演算,最後透過軟體疊合環境參數訊息,2D 或 3D 的室內地圖就能建構完成。

司圖科技執行長林詩頎

「我們想要打造室內的 Google Map。」司圖科技執行長林詩頎表示,地圖建構的同時,感測器也會偵測環境中的無線訊號,描繪出無線訊號的分布圖;除了室內場域原有的 Wi-Fi 訊號,透過另外佈建的 Beacon 基地台,能大幅提高使用者定位的精準度,可有效協助地下室、停車場等室內封閉場域的疏散與逃難。

小結

三組團隊針對物聯網提出的解決方案各自有其技術特色,儘管由於疫情的影響,活動改為線上直播,但仍有許多線上觀眾相當關注物聯網技術在防災場域上的應用,期許未來有更多團隊的投入,注入更創新的量能,一同打造更安全、更便利的物聯世界。

PeiHsuan Lai
Lai PeiHsuan

Author: PeiHsuan Lai

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書寫故事,期望能用簡單易懂的文字闡述艱澀的科技議題、透過細膩的觀察與有溫度的筆觸,傳達 Maker 充滿熱忱的精神,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