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GO交流會#1】透過AI技術加速防疫!

   

作者:王姵文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擴大,防疫成為優先要事。17年前SARS病毒肆虐時是人手一支耳溫槍,持續進行自我檢查,而在各種科技能力成長後的現在,又能如何優化防疫措施呢?本年度第一場AIGO線上交流會即邀請AI專家來分享如何用AI協助防疫,加速全球病情受到控制。

利用AI技術做防疫

第一位講師是耐能智慧(Kneron)行銷總監陳宇春,他先強調了防疫的重點是「阻敵於外,安定於內」。

「阻敵於外,是把病毒阻擋在國門和家門之外;安定於內,是大家配合防疫措施在家隔離,」他指出目前主要是透過民政局的關懷員打電話追蹤,但關懷員工作量增加,自主隔離的人也不一定想要接到這個電話,AI技術追蹤可以解決這個困擾。

「在大量人潮出入的公共場合,需要去確認每個人的體溫和是否有戴口罩。」陳宇春提到所有門禁系統裡,最直觀且非接觸式的就是利用人臉辨識,人臉辨識是去掃出他的臉,先辨識出性別,然後再對照資料庫是否有這個人,可以一次1:1或1比多,或M:N去比對,應用場域有學校、家庭、安防、車隊、環保和商業。

耐能智慧行銷總監陳宇春分享如何用AI去做人臉辨識系統來防疫(攝影:劉庭芸)

「現在防疫除了是否有戴口罩外,更重要的是辨識有沒有發燒;另外在醫院第一線防疫很重要,就需要辨識有沒有穿防護衣?人臉辨識系統要加這麼多功能要怎麼做到?」陳宇春講出了大多數人的疑問,他提到在AI運用上面就可以區分幾個,一個是做臉部偵測,運用一個攝影鏡頭去分辨人臉特徵權重,就算有戴眼鏡護目鏡口罩,還是可以辨識出來。

口罩偵測可用2D或3D感測鏡頭去做偵測,體溫用Thermal Sensor去偵測,但最近因為疫情Thermal Sensor很難買,可以用智能手錶偵測到體溫和脈搏後傳送到手機APP,再用手機傳送到監控分析的電腦,針對過高體溫做出警示。

此外,防疫重點之一是要保持社交距離,對於需「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等對象則需追蹤其足跡,這都可透過特定技術來達成,例如用影像分析技術來監控人群中人與人的社交距離,或用室內外定位技術來追蹤管制對象到過的地方。

「這些管控最重要的就是精確度,運用AI是希望能降低錯辨率,避免因辨識錯人或辨識不出而造成管控漏洞。」

「在門禁人臉辨識系統上,如果要拿下口罩,大家會擔心是否會感染到前一個人留下的病毒」,陳宇春講出了大眾的擔憂。戴著口罩要辨識出是誰的話,由於只能偵測到鼻子以上的雙眼和髮型這些特徵,最簡單的方式去增加人臉上半部的權重,去比對跟原本的人臉符合度藉以判斷是不是同一人。

AI於醫療防疫

第二位講師是恒貞科技公司的執行長陳昱廷,他是生醫資訊專家,曾投入血癌基因突變分析服務的資訊處理平台開發,他指出從SARS到新冠病毒的基因體序列分析速度,就能看出這十多年來生醫技術的進步。

「關鍵在於定序儀的發展,17年前只有第一代的定序儀,那時花了5個月才解析出SARS的基因體序列。」陳昱廷表示:「到了2008年第二代定序儀出現,可同時大量對多個DNA片段進行分析,大幅度縮短定序所需要的時間。不久前更進入第三代的定序儀,其解碼技術是用DNA即時錄影定序,速度又更快了。」

「很多人都在研究新冠病毒的源頭到底是什麼?」陳昱廷提到新冠病毒有96% 序列相似於中國菊頭蝙蝠冠狀病毒,目前已知新冠病毒的突變率是每年會有21次突變。而AI資訊科技可以加速藥物研發及尋找候選藥物,他說:「對 AI 公司來說,只要確定了有希望的疾病目標,就大大減少了設計候選藥物所需的試驗和錯誤數量。」

恒貞科技公司執行長陳昱廷分享如何用AI去加速藥物研發(攝影:劉庭芸)

還有超級電腦也能協助防疫,例如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田納西大學就使用Summit超級電腦,模擬超過8000種化合物,辨識77種分子,藉此加速新療法和疫苗的開發。也有研究人員發布2萬9000篇有關新冠肺炎學術專文的資料集,讓人工智慧專家使用AI演算法截取資料,目前資料集已被下載超過1萬8000次。

兩位講師針對觀眾的線上提問做回答(攝影:劉庭芸)

小結

從AI可以用於人臉辨識系統,輔助大量人潮出現的場域做進出辨識管控,到AI也可以用來加速藥物研發,都顯示AI在多方面的運用。距離SARS病毒肆虐已經過了17個年頭,慶幸有AI技術可以運用來做防疫措施,但新冠病毒疫情目前尚未杜絕,可以說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也希望在疫情期間,AI技術能有新的突破,協助全球早日抗疫成功。

(本場活動連結

王姵文
王姵文

Author: 王姵文

從滿腦子都是韓劇和KPOP的愛追劇迷妹,意外踏入Maker圈,期許有一天這方面的知識量也能如數家珍。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