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AI Maker世代 】2024 MAI 開發者社群大會(5/16-17)
|

【文創設計】創客推環保 澎湖海廢再生計畫的誕生

   

作者:文創造設計工作室/張宇文

澎湖,一個美麗的島嶼,一望無際的美麗海洋,潔白的沙灘是一般人對它的印象,而在這個島嶼上,有著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唯一的離島創客基地 — 澎湖創客基地。

其實在台灣,勞動部設立的基地共有 6 處,包含北基宜花金馬分署 ─ 物聯網創客基地、桃竹苗分署 ─ 衣啟飛翔創客基地、中彰投分署 ─ TCN 創客基地、雲嘉南分署 ─ 南方創客基地、高屏澎東分署 ─ 創客小棧及澎湖創客基地。

六個基地有各自的主題與特色,其中澎湖創客基地(以下簡稱「澎創」),身為唯一的離島基地,自然以「海洋」作為基地的特色,平日除了推動創客教育及理念外,實際讓基地內的創客利用各自的專業並配合政府提供的場地與機具資源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也是其重要的任務。

澎湖創客基地(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提到海洋,海洋廢棄物及海洋生態保護當屬最急迫的議題,本次文創造設計團隊將分享,有幸與澎創合作、一同跨海執行的「海廢再生計畫」。

專案理念

今年 7 月,文創造有幸前往澎湖創客基地,身為第一位「外島」講師,主題正是有關環保互動遊戲及地方再生的相關課程。經過多次交流討論,我們決定執行「海廢再生計畫」,理念很簡單,我們希望讓創客基地變成一個文化創作聚落,由基地提供創作的機具與素材,同時邀請澎湖在地的藝術家與設計者一同參與整個發想與製作。

文創造團隊前往澎湖參與「海廢再生計畫」,講師為張宇文設計師(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然而要用什麼素材及呈現方式,一直困擾我們,最後我們決定實際走訪海洋。我們看見海灘上數以萬計的藍色塑料,在當地環保淨灘人員說明下才知道這些是由外海漂流過來的「浮標」,當下我們便決定利用這些浮標來做一個適切的專案。

藍色的浮標是這次專案的主角(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專案設計

由於先前已累積大量創作上的實務經驗,文創造團隊發揮「互動性結構」設計與課程設計的強項,將計畫分成「互動遊戲」及「手作教育」兩個面向。

其中如何結合在地人文與特色是很重要的理念,過程中我們看見許多當地藝術家做的各種作品,包含結合海洋生物與木材做成的彩繪魚裝飾、結合公廟文化特色將浮標做成符令、配合教育將浮標再生成彩繪教材等應用。

結合海洋生物與木材做成的彩繪魚裝飾(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浮標結合公廟文化特色做成符令(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我們發現目前浮標的再生利用主要以「靜態的飾品」為主,然而文創造是強調互動的設計團隊,「玩樂」一直是我們非常重視的核心,尤其如何玩得有意義,因此在手作教育部分,我們設計了一套再生萬花筒,互動遊戲的部份我們則利用十字弓(弩)的概念做了一個可以發射浮漂的遊具。

作品介紹

  • 生萬花筒

先前有開過萬花筒的課程,也寫過相關的文章,這邊的重點主要放在外型的再生。由於回收的浮標大多都有變形的情況,所以我們必須挑選變形較不嚴重的來利用,再經過裁切、砂磨、洗淨、上漆等步驟,一個個浮漂筒就完成了。

裁切浮標(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將浮標進行砂磨(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沖洗浮標(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將浮標上漆(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至於萬花筒置物盒,我們選用的是市售的透明小圓盒,方便之後可以快速地替換觀察物,而在觀看的部分,也切了一片小木片,以避免眼睛與浮標直接接觸。

市售透明小圓盒作為萬花筒置物盒(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衍伸項目是最外圍的筒身,除了可以讓小朋友發揮創意自行彩繪,也可以利用貼紙來美化,做出專屬於自己的作品!

  • 互動遊戲

這個概念源自於先前作品—「環保瓶蓋弓」的經驗,但我們將結構改成了弩的造型,而由於浮標的重量比瓶蓋重很多,所以我們增加了槍托及板機,讓遊玩的人可以更精準地標準及發射。

環保瓶蓋弓(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在 3D 建模內先完成除錯的驗證(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初版設計的造型較為單調,主要在測試功能性(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第二版為了讓作品在設計上與澎湖有連結,特別利用白眉燕鷗的紋飾作為發想,並且利用槍托的空間製作了三個放子彈的彈夾空間(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第三版是目前的最終版,利用了螺絲等五金,讓整個十字弓可以拆解攜帶(圖片來源:文創造提供)

小結

文創造團隊一直希望藉由玩的方式來傳達世界上各種重要的議題,也希望藉此拋磚引玉,讓更多的人可以體會到,「世界雖然一直在進步,但仍然有許多問題需要被重視及解決」,歡迎各位和我們一起響應,做環保愛地球。

(責任編輯:賴佩萱)

文創造 設計工作室
文創造 設計工作室

Author: 文創造 設計工作室

善長於利用結構設計,創造以環保、智能啟發、美學教育為目地的互動結構裝置,並在設計中帶入中華元素及文化意涵是其特色。 作品具備實用性、啟發性,並以教育、趣味、互動為手段的相關作品。

Share This Post On
468 ad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