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故事】MiniPlan開源機器人,人人體驗自造樂趣

   

作者:帆帆貓

隨著《復仇者聯盟 4 》終局之戰上映,又再度掀起了一波機器人熱潮,但其實生活周遭早已有許多相關技術應用的例子,例如產線機器手臂、自動駕駛、掃地機器人等,這些應用不僅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性,一些 Maker 達人更利用設計出來的模組結合 3D 列印技術製作機器人,打入玩家並深入學校,台灣 Maker Robot — MiniPlan 就是個相當有代表性的例子,本文專訪 MiniPlan 創辦人 Kevin Wang,一起來聽聽 MiniPlan 與機器人的故事。

小小的種子 大大的夢

機器人由微小零組件組合而成,就像每個豐碩的成果也是由一個個按部就班的小計劃去鋪墊

談及最初創立 MiniPlan 的初衷, Kevin 笑著分享,因為公司的工程師邱信維本身很喜歡機器人,因此利用自身的專業,設計出機器人模組,完成第一代的 MiniPlan 機器人,而公司的 Logo 是信維就讀國中的姪女,根據這隻機器人的外型所描繪出來的,主要是希望能夠讓學校的學生透過機器人學習自動化控制、 3D 列印概念、韌體應用等,進而使台灣的機電整合技術能向下紮根。

Kevin 與團隊一同創立 MiniPlan(攝影:帆帆貓)

MiniPlan 開源機器人,人人都可體驗自造樂趣

Kevin 提及自家機器人的特色,自豪地說:「MiniPlan 做出的機器人模組,全權開放給玩家編程改造。」玩家購買套件包後,除了馬達配合的位置不能改動外,其他機器人的外觀零件都可由玩家自行透過 3D 建圖塑造出想要的模樣,過程中也不需要寫程式;硬體組裝好後,只要將想做的動作做分段測試,便能針對機關或是動作細節進行修改,讓每位玩家都能透過組裝及再製的過程打造屬於自己心目中的機器人。

MiniPlan 的機器人為開源套件,開放讓玩家自行更改設計(攝影:帆帆貓)

操作方面,只要手機透過網路 ,開啟專用應用程式,就能編輯控制機器人的動作,目前測試過最多可同時讓 40 位玩家操作同一隻機器人,並且下達指令,至於要先做哪些指令,則是以接收指令的先後順序作為排序。

重新定位銷售模式,奠定品牌價值

機器人技術當前在製造業、倉儲業等各個行業皆有廣泛的運用,但是消費者常常無法認同國產品牌的價值,甚至以價格為衡量導向,決定是否購買,這對 MiniPlan 而言,仍是面對市場的一大挑戰。

Kevin 表示,一個新的機器人模組歷經開發、測試、生產等,每個過程皆是成本,過去為了降低成本,團隊採取的作法是在網路公布預購後,由訂單數量決定是否生產,但由於 MiniPlan 的機器人屬於開源性質,這樣做往往只是給了競爭對手仿效的機會,能搶先以較低的價格上市。

機器人開發生產耗費長時間與高成本,決定銷售模式是一大難題(攝影:帆帆貓)

經過幾次的試驗,有了訂單數據可供參考,也讓 MiniPlan 團隊較能掌握每樣產品的銷售數量,因此後來決定逆向操作,目前的做法是先行生產、包裝,再銷售,相對競爭對手搶到時間差,同時也讓品牌能夠獲得銷售優勢。

MiniPlan 的機器人願景

MiniPlan 成立至今三年,儘管團隊目前只有三個人,每個人必須身兼多職,負責多項業務,但 Kevin 對於 MiniPlan 的未來仍充滿希望,他自信地說:「未來我們希望組建更專業團隊,做更細部的分工,並著重於網路行銷及社群經營,同時舉辦實體活動與講座,藉此提升品牌能見度,與消費者進行更深入的互動交流。」

在產品開發上,Kevin 則表示會持續整合產品線,找出多元化的獲利模式,將 MiniPlan 推廣至歐美國家,獲取更大的利潤,以降低台灣的銷售成本,如此一來便能與更多的學校及教育團隊進行合作,達成公司欲推廣機器人教育的初衷。

小結

想要運用靈感發想創業,必須活用手邊的資源進行專業分工與團隊合作,尋找有相同價值觀的夥伴及異業結盟廠商,相信 MiniPlan 這顆發芽的機器人種籽,未來會更加成長茁壯。

(責任編輯:賴佩萱)

Author: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