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O_Column】留聲的藝術:追求聲音的完美重現

   

作者:楊棟榮

19世紀末,愛迪生實驗室發明並推出了留聲機,從當時保存音軌的蠟桶,到前陣子復古風潮再次捧起的黑膠唱片,直至現今社會各式電子錄音設備。聲音的保存技術不斷與時俱進,在這樣先進的錄音環境下,人們開始追求聲音最「真實」的模樣,除了提升收音的技術,播放的技術亦影響著聲音重現的品質。

智慧音箱當道,除了能語音控制外,播放音樂的品質也是賣點。

拜智慧音箱風行之賜,聲音技術才又慢慢被重視,但對於聲音重播的品質,目前只有蘋果相對比較重視。智慧音箱除了要有智慧,還要有適當的營利平台。此外,收音技術是智慧音箱另外一個很重要的聲音技術,收音的好壞直接影響有效使用距離及語音辨識率,雖然跟播放音樂功能無關,卻是影響智慧音箱運作品質的重要因素。

好聲音來自真空管(圖片來源:楊棟榮)

聲音技術的「來龍去脈」

聲音技術是現代科技最早開發的技術,想起 30 年前想學真空管電路,卻已經沒有課程及教材,那時已經有 運算放大器(OP AMP)IC 了,為了學習 OP IC 還到自動控制工程系去選修。那時個人電腦才要開始發展,真空管相關知識只能自己找資料自我學習。

真空管在音響領域的應用,依然是屹立不搖,這當然有他特性上的優勢,電晶體、OP AMP IC 、D類放大等新技術,也只能各領風騷,然而優良的聲音重播表現是相當接近,無論是使用真空管、電晶體、OP AMP IC 、D類放大等技術來重播。

優良聲音的表現:真空管擴大機(圖片來源:楊棟榮)

聲音重播的目標當然是還原現場真實聲音,看似簡單卻也很困難,因為聲音重播受限於錄音好壞,所謂的「發燒錄音」就是講究錄音的各個環節,錄出接近真實聲音的錄音,以便重播系統能播出接近真實聲音表現。然而,發燒錄音的現場還原,受限於收音麥克風的擺放。

此外,收音麥克風物理特性不如人耳,必須多支收音麥克風才能完整收錄聲音,若是再經過混音及後製,聲音跟現場真實聲音就有差距。播放聲音的喇叭跟擺放環境對聲音的影響也是很大,還有從訊源、擴大機、喇叭等的變動因素。因此,要重播出真實聲音就有重重的難關要克服。當然,最佳化的聲音重播只能重播錄音時收音的最佳狀態,跟真實聲音一定有差距,只能接近。

失真≠不好聽

聲音產品特別的地方,是在技術規格無法正確判斷「好不好聽」,例如:真空管單端擴大機的輸出功率是以10%失真作為標準,失真這麼大,但很多玩音響的人卻覺得這樣是最好聽。

而影響聲音品質的好壞因素有 : 電路設計、主動元件(真空管、電晶體、OP AMP IC)、電容、電阻、內部電源設計、外部電源品質、線材、接頭、保險絲、焊錫、喇叭品質、聆聽環境、避震…等,每一個項目都還有因為設計結構不同、材質不同、品牌、型號、年份不同,聲音表現也不同。正因為變數有如此多,才讓玩音響這件事散發迷人的氣息,如同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一樣,變化萬千。

對音響系統來說,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永遠都有進步空間。

要做一個聲音產品,如何理出一個聲音調教的方法,我們可以參考音響大廠的做法,先建立一套高檔的參考系統,讓要開發的產品取代參考系統的一部分,再跟原來參考系統的聲音表現做比較,來調教要開發的產品,可是這對小廠商來說是很難這樣做。

負擔小一點的方式是由經典器材組成參考系統,以做為參考比較,並且多跟不同器材搭配,再做微調。所以對音響系統來說,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永遠都有進步空間。

小結:魚與熊掌難以兼得

每個人對聲音喜好略為不同,也會因為階段不同而對聲音認知不同。喜好音樂不同會對於聲音認知有差異,目標還是真實又好聽,有時候很難兼具,會有偏真實或是偏好聽的喜好取捨。

當然,聲音產品做得越成熟,越能符合更多人覺得好聽,那真的是一門大學問!所要花的調整時間也要很長,但是以現在產品開發到上市,又希望越快越好,搶佔商機還有市佔率。

外觀也是很重要因素,高價產品花在外觀有質感的成本很高,產品又希望低成本又要好看好聽,否則賣高價沒市場,賣低價又沒利潤,怎麼取捨都是兩難。

作者楊棟榮親手打造的音響產品:右為真空管擴大機,左上角為RPi播放器。

(責任編輯:廖庭儀)

楊棟榮
楊棟榮

Author: 楊棟榮

大學期間即開始自學真空管音響,具真空管音響DIY及CD Player改機經驗超過20年,過去曾於鴻海及歐科商業電訊公司任職,目前成立楊棟榮電腦音效工作室並擔任MakerPRO講師,專精於音效品質升級相關事務。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