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ker講堂】沒錢新創的行銷策略,鎖定「社群」力量大!

   

作者:林佳盈

本次的Maker講堂主題為「沒錢新創的行銷教戰守則」,講師為MakerPRO總主筆歐敏銓/歐文。(攝影:賴芳如)

募資平台的興起,掀起許多國家的創業風潮,新創團隊的數量如雨後春筍般快速成長。然而,缺乏資源和金錢的小團隊,該如何在愈來愈大的市場中殺出重圍,成為大眾的視線焦點呢?

本次的Maker講堂邀請到MakerPRO總主筆歐敏銓(歐文),以近20年媒體人及社群經營的經驗,來為大家分享關於「硬體新創」在初期可以如何鎖定客群,還要告訴你在鎖定客群之後,又有什麼樣的行銷手法可以成為推廣利器呢?這些關於行銷的小撇步,讓你可以不必再花上大筆大筆的廣告費,甚至不用花錢就能達到行銷效益!

硬體新創的困境

大家都知道,剛推出產品時,大多無法立刻達到銷售量的高峰,可以做到「席捲全球市場」的案例實在少之又少。截至目前為止,最知名的例子是賈伯斯所推出的 iPhone,然而除此之外,你能講出幾個成功的例子呢?

反之,失敗的例子則有很多,即使是赫赫有名的硬體大廠,也會有推出新產品卻乏人問津的狀況。擁有大量資源的公司或許能玩「機海戰術」,但是新創公司是否有一樣的資金和資源依樣畫葫蘆用大廠的做法呢?顯然是不行的。

歐文建議以 Everett Rogers 提出的Innovation Adoption Curve(創新採用曲線)為新創團隊的參考方向。(簡報:歐敏銓)

因此,建議應該以 Innovation Adoption Curve (創新採用曲線)為前進的參考方向。在依循曲線模式前進之前,首先應該先找到一群 Early Adopters(早期使用者),得到他們使用的心得反饋,再回過頭修正產品的缺失,之後才能進一步地尋求更大的市場關注。

那麼,應該以何地的市場作為立足點呢?

先做 Global 還是 Local?

以群募平台為例,硬體新創的團隊可能會因諸多因素,而選擇台灣或是海外的平台作為上架的第一站。因此,要先做 Global 還是 Local,就成了這些新創團隊猶疑不定的考量因素之一。

歐文以兩個台灣硬體新創團隊:FLUX 和 ATOM 為例子來說明。

選擇從美國募資平台 Kickstarter 起步的 FLUX。(簡報:歐敏銓)

 

以台灣社群作為推廣起點的 ATOM。(簡報:歐敏銓)

FLUX 先從 Kickstarter 開始,後來才開始經營台灣的社群;但是 ATOM 則是從台灣的社群起步,接著一步一步地發展到日本,再到美國。雖然兩組團隊制定的策略並不同,但都是相當成功的案例!

歐文表示:「以 FLUX 和 ATOM 的社群導向來看,到底要先從哪裡開始發展呢?我想這並沒有對錯的硬性指標。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們確實把生意給做起來了,這也都值得後進者參考學習。」

少量多樣的客製化路線

The Long Tail(長尾效應)也是一個重要的概念。

造成 Long Tail Pattern 的背景因素。(簡報:歐敏銓)

對大廠而言,他們有能力在推出單一產品時,以「大量」的商品進入市場並引發關注;但這樣的做法,對於新創公司而言實是難以達成,於是新創公司大多轉而著眼於「少量多樣」的「客製化」路線。

基於以下三項元素,現在的環境,已經讓「少量多樣的客製化路線」這件事情的可行性大大提升:

  • 生產工具的大眾化
  • 分銷的渠道大眾化
  • 連接供需雙方的搜索成本下降

我們可以在最廣為人知的工具 — 網路,找到實際應用的案例。目前常見的 Youtuber 和電商,都是利用網路創造群眾的關注,進而創造流量;這樣的營運模式之所以能夠成立,即是依據以上提及的背景因素,並由此創造 Bottom Up 的經濟模式。

社群操作的行銷工具

接下進入重頭戲 — 到底有那些社群操作方法呢?

首先必須清楚自己的客群定位,如果你的產品屬於垂直市場,你得先找到一個適當的渠道才能有效地推廣;若是要做 Maker 社群的生意,則要善用社群的力量,舉辦分享會抓住 Maker 的目光;再來,就是要檢驗自己目前在哪個階段。

這邊以「個人」就可以做到的方法為例,來介紹幾項方便使用的行銷工具。

了解自己的客群定位之後,再來就要檢驗自己目前在哪個階段,並運用方便的行銷工具擴展社群。(簡報:歐敏銓)

  • 從Blogger開始,漸漸累積作品之後,不但可以讓大眾認同你確實是這方面的專家,也能讓大家開始對你想做的事情引起興趣。
  • 積極分享資訊,在台灣以 FB 為主,另外也能分享至 Github、YouTube 或其他共筆平台。以 MakerPRO 建立的ProjectPlus分享平台為例,讓專案作者們能夠分享創作的構想,自交流中創造更多嶄新的想法。
  • 選擇一個最適合、最有代表性的比賽,並在其中得到不錯的成績,亦是開闢道路的方法。
  • 設想自有品牌和標語,慢慢建立社群和粉專基礎,針對它們的特性制定不同的經營模式。
  • 接著你可以進一步架設自己的網站,更精準、有系統地告訴大家「你要做什麼」、「已做了什麼」。
  • 此外,也能申請一些單位的資源輔助,如育成計畫和硬體加速器。

小結

事實上,根據不同的創業階段、手上的資源多寡,選擇的行銷工具與作法就會有所不同。例如想做大眾媒體行銷,那就得下重本才能達到一些效果。然而,不論在哪個階段,累積社群、持續建立用戶口碑是都需要好好經營的事情,基本盤紮得愈穩,自然也就能走得更穩健和長遠了。

(本文整理自《Maker講堂》歐敏銓的演講,主題是「沒錢新創的行銷教戰守則」。)

◎加入我們的Line,獲得更多及時文章更新&活動資訊→

加入好友

◎講座精采內容請連結分享影片:

林 佳盈

Author: 林 佳盈

相信每個人都是會發光的星體,曉得聚散有時,並喜歡每一群不論平凡或是獨特的星系。人生online摸索中,對大多事物充滿好奇並用力學習。希望成長為堅強溫柔的人。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