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硬體新創製造服務 – 實務教戰篇

   

作者:王小新

自造圈快速成長,從創意實踐到將產品推向市場,讓硬體新創變成一種趨勢。有想法後,該如何去執行呢?接續上次主題「打造硬體新創製造服務-時代篇」,Ray Tai在這次的實戰篇更進一步地帶領大家從產品生命週期設計開始了解,到進一步認識整個開發、製造到通路的完整流程。

01

從概念到原型,再從樣品到產品,中間的歷程有許多環節需要掌握。

設計不等於製造

有很好的設計理念,但遇到製造時卻困難重重?Ray 在講座中提到:「硬體的設計與製造向來是兩回事。」以下幾點是常見的問題:

  1. 沒有真正的考慮到「剛需」還有使用者體驗(User Experience,UX)
  2. “成本+功能+外觀+時程=1”,任何上述因素的變動,都會導致產品難產
  3. 群募得標金額太低,原因是硬體開發成本(NRE)和其他製造隱性成本通常被嚴重低估
  4. 不熟悉硬體供應鏈管理

「創意發想是件好事,但是如果沒有設想周到,創意也只會變成空想,相當可惜!」他舉『多功能智慧花瓶』為例指出:「這個設計看似很美好,後來還是卡在製造這一關,難以跨越。」

02

智慧花瓶想提供多元功能,但量產上遭遇很大困難。

 

對一個新創團隊來說,很難像一間大公司一樣什麼事都自己包辦,一些不擅長的工作大多會選擇外包,但想要有好的外包經驗,懂得基本的知識及溝通語言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每項環節的知識,再透過Case Study學習前人經驗,才能減少摸索和溝通的時間、增加成功的機率,並加速開發與生產。」

03

在量產過程中需掌握的各個環節。

 

「設計」是門很深的學問,有人提出一個詞,即是DFX,意指Design for Excellence,中文有人翻成「卓越設計」。Ray對這個詞做了進一步的解釋,他引用下圖提出,這個”X”至少可有八個含義,其中與製造緊密相關的就有好幾個。

04

硬體新創需掌握DFX的八大關鍵

最直接的無疑是可製造性設計(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DFM),它強調的是在進行軟硬體整合開發的設計中,不能只重視功能驗證或外觀體驗,也要很務實的從量產製造的可行性去考量,這包括技術(功能及量產)、成本、時程等等的可行性評估。

此外,在Prototype階段可能不重視的幾件事,包括測試驗證(Design for Test)、產品可靠度(Design for Reliability)、產品安全(Design for Safety)及產品品質(Design for Quality)等,在進入量產階段時就成為不可或缺的考量要素。

DFX中還有一個角度,即是Design for Service。Ray以目前熱門的IOT為例,他問到:「物聯網究竟是「物」聯「網」,還是「網」連「物」?」

他認為在物聯網發展的初期,「物」會比「網」還要重要,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說,只要產品被認為有問題,其餘的附加功能再怎麼好,也無法讓消費者買單。

不過,當可連網的「物」愈來愈多,透過網路來提供的服務將開始主導物聯網的發展,這時,使用者體驗及需求就變成了關鍵,而這時的設計也得從服務層面來多做思考。

加分的資源及夥伴

在創意實證的階段,Ray建議新創朋友多使用Maker常見的開發板及開源軟體來進行功能驗證,他說:「這不僅能加速開發,也能為團隊省下很多成本。」

07

市面上常見的Maker開發板

不過,當準備把「專案作品」推往市場時,需考量的事情就很不一樣了。當然,對上述的DFX了解愈多,愈不會做錯決定而走冤枉路。然而,創業團隊永遠沒有足夠的人力和資源,這時就得靠外部資源的串連或夥伴們的協助。

「MakerPRO就是一個尋求社群協助的好管道,若有製造方面的問題,歡迎來找我們邁特電子。」

Ray補充指出,常被問到該如何與製造業者溝通,他說關鍵還是在於了解工廠語言,用行話來溝通最快最直接。以下是這圈子都熟悉的一些工廠語言。

08

小結

在開放資源豐富的現代,自造的產品前期開發流程已不再像傳統模式那樣漫長,而是能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並用更快速低廉的方法做功能或使用者驗證。不過,後段的量產流程仍沒有太大的改變,還是需去了解並遵循其流程。

「科技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代工的價值越來越不被看見,但並不表示代工不重要。」Ray引用世界上第一位滑鼠設計師所說的話:「只有了解產品是如何被生產的,才能做出更好的設計。」

(本文為7/20《Maker講堂》活動報導,主題是「打造硬體新創製造服務-實務教戰篇」,由邁特電子Ray Tai主講。)

王小新
馨 王

Author: 王小新

Celineison平台的創辦人,最大的興趣就是「分享」,不習慣手心向上,而是喜歡手心向下。 另一個身分則是充滿教育熱忱的老師,跳脫傳統教學模式,培養孩子自主學習、創造自己的未來。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