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體創新的挑戰

   

作者:Lman

陸續已經談了好幾篇:「探討硬體創新」和「應該透過硬體加速器,有效解決硬體創新創業之挑戰」,此外,在產業界及政府端,也不斷有夥伴一直探討這其中奧妙,及到底深圳做了些什麼?

甚至我們也因為這樣有了 TRIPLE (台灣快製媒合中心) 來扮演角色,試著橋接國外的團隊,和台灣有興趣接球的企業,接著不斷有夥伴從NPDP(新產品開發流程)的角度上,探討著到底硬體新創該怎麼做?

從NPDP探討硬體新創

我們先來看看一個基本的NPDP:

reference from Might Group

reference from Might Group

以上,是一個非常普遍的NPDP,在台灣真要探討起來,可以大談特談從早年的Acer開始的電子業濫觴,不管是你叫他C流程、 phase-gate或S流程,基本上都不會脫離NPDP基礎探討的範圍。

而Might的Ray Tai前一陣子也在Facebook分享了他的看法:

Might的Ray Tai分享的看法

Might的Ray Tai分享的看法

不過著墨在原本的NPDP上,我覺得還是太容易與我們既有的企業混淆,並且發現與新創的責任其實也難以區分,基本上,會發現EVT就已經是真正台灣EMS(中小型),或者產品設計公司介入的地方了,但若把這一段認為是新創混搭的部份,可能就會有許多模糊的地帶。 而事實上,過往產品公司最少探討的,正是現在硬體新創最專注且有真正做好的地方,也就是傳統最被忽略的第一段 Idea phase,回想起十年前,本來寫EMBA論文就想寫這一段,結果,被我當年的指導老師力勸畢業為先而作罷,沒想到現在還是探討起這一段。

Original from Lman

Original from Lman

如上圖的解釋的話,對於台灣的企業,或者EMS反而是簡單能理解的,因為回歸到了ODM/OEM的概念。

而硬體新創的角色就是把Idea Phase做好到,從我所暫定的EVT1. 後端,再接到一般的NPDP. ,這個部分,也是我一直倡導的硬體加速器最能扮演的角色,在國外也就是比較像 Lemnos Labs, 或者 Bolt 及Highway 1 在扮演的角色,而又和HAX等,以Marketing為主的硬體加速器不同。

開放式創新交流

但有沒有注意到,正因為這就是台灣人最厲害的地方,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探討,所以我不太敢說嘴有多懂,因為立馬會有各種專業神人,不管是RD、PM,或者資深廠長來打臉,但依然沒回答到:「為何現在世界認為的硬體創新之地,在深圳而非台灣?」。

而在台灣自己訴求要到國外的新創團隊時,我們訴求的點在台灣人比較老實,比較有紀律、誠實、不會做「C2C」 (Copy to Customer),這些或許是加分的選項,但卻也回答不了同樣的問題。

如果我們在探討這問題的時候,不是想著生產設計等選項,其中像基礎的生產環境之前我們也探討過,台灣其實早就沒有針對硬體新創 B2C的環境,而都是B2B, 重新建立一個B2C的代價太大也不適合。

所以對於訴求到國外硬體新創的好理由將會是:我們能夠Manage他們在硬體創新中,從POC->Product的夥伴,不是Manaufacture 而是 Manage,所以後端的資源可以是台灣,也可以是深圳,透過此方式,將能讓更多優秀的台灣硬體界人才,交流到已經具備Internet DNA的外國硬體新創。

以上這些其實都是探討開放式創新 / OpenInnovation 的方法,如果你(企業)對有效探討硬體創新的方式有興趣,也很歡迎找我們聊聊!

(本文同步發表於作者部落格,原文連結

Lman
Lman

Author: Lman

擁有超過15年的軟硬體經驗,於產品線規劃、經營管理有完整的歷練,並長於跨領域團隊建立、產品策略、產品生命週期管理,並對智能硬件規劃及行銷有著豐富的經驗。 過往任職於國內外嵌入式硬體公司,及負責矽谷新創公司台灣子公司設立及營運。創辦了南星創速器(South Star Xelerator)來與新創團隊共創未來。 部落格:Entrepreneur Adventure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