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報導】Maker該知道的設計事

   

本文為MakerPRO華山社聚分享會活動報導,主題是【從自造到製造】Maker該知道的設計事,舉辦時間是2015年8月6日。

Maker該知道的設計事

Maker該知道的設計事

隨著Maker熱潮的興起,讓許多人開始動手玩科技,也為產品創新注入了強大的力量。但是,好的產品不光只是追求技術的完美,或者在功能上面滿足用戶的需求,一個好的設計例如貼心的UI/UX或者順眼的外觀也是產品開發者必須考量的因素。

除此之外,在量產上也會遇到ID(工業設計)的可製造性問題,這些都有賴Maker與設計師的合作,前者懂技術、有好想法,可讓產品加值和差異化;後者則讓創意產品更吸睛、使用體驗更好。兩者的結合,形成一個水幫魚、魚幫水的局面。

如何讓「工業設計」幫助到你的Maker專案?

近年來,Apple各項產品的熱賣,讓許多企業開始重視工業設計的價值,出色的產品設計不僅提供了好看的外型,還包含使用者經驗,甚至是生產流程、生產工法等各個方面。不過在希望將作品推到Apple產品的水準之前,你需要先了解設計是怎麼一回事?

對於獨立工業設計師楊奕德來說,設計是一門通識課,必須同時具備橫向整合力以及框架外的思考能力。前者雖設計師在各個領域上的知識不比專業人士厲害,但整合了各方面的知識,能夠帶來更多的商業價值;而後者則是打破思考的侷限,用不同的角度解決問題。

楊奕德:設計是一門通識課,必須同時具備橫向整合力以及框架外的思考能力。

楊奕德:設計是一門通識課,必須同時具備橫向整合力以及框架外的思考能力。

舉例來說,許多的車廠經常會展示設計新穎、前衛的概念車款,設計師擺脫生產製造、安全規範或合理性的考量,展現其獨特的創意構想。楊奕德指出,這些概念車款多數都是由沒有經驗的菜鳥設計師所設計,由於沒有過往經驗的束縛,能夠盡情的呈現自己的獨特魅力。而現實面,車廠則保留部份的元素,將其合理化後,並以符合經濟成本的設計生產製造。

稍有經驗的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會將量產規劃和成本掌控一併納入考量,楊奕德指出,這當中還包含色彩規劃、機構設計、模具規劃、生產工法、產品組裝甚至是產品的定價規劃。有經驗的設計師除了設計產品外觀外,也會在這些方面給予協助,在某些程度上,節省的生產成本甚至高於設計成本。楊奕德表示,市場觀察與完美的生產結構是產品成功最重要的兩大因素。

有經驗的設計師能為Maker作品帶來很大的幫助。

有經驗的設計師能為Maker作品帶來很大的幫助。

再往上看,更高階的設計師則會作設計研究與市場洞察,並透過框架外的思考,重新賦予產品新面貌。例如,三星AMOLED軟性顯示技術在電視及手機市場規模還不夠大的時後,找來設計師重新規劃產品設計,最後發展出OLED燈具,不僅為產品找到新的使用價值,同時也達到市場規模量,降低了OLED收產成本。類似的案例,在市場上經常可見。

整體來說,楊奕德指出,設計師能夠給予的幫助包含量產經驗、成本掌控、工法選擇等,甚至到市場性、價格結構、行銷佈局以及品牌識別,這些雖不是設計師的專業,但也能以自身的經驗,提供創意發想。

從自造到製造:Maker應該知道的10組關鍵密碼

Dennis剖析Maker應知道的10組設計密碼

Dennis剖析Maker應知道的10組設計密碼

隨著Maker動手實際將產品作出來,甚至希望能夠將其量產,被更多人使用時,很多事情等做了之後才知道不容易,從自造跨界到製造,Maker面臨許多嚴酷的挑戰。美鈦國際創辦人游明熏(Dennis)以自身在產品開發領域超過25年的實務經歷,分享了10組關鍵密碼。

1.Dyson 5127,Dyson在5年內共製作5,127個模型,挑戰最複雜的工法,反覆的進行功能驗證,儘管過程艱辛,且受到許多冷嘲熱諷。但如今,全英國有1/3家庭使用Dyson吸塵器,2013年創造了全球營業額3080億的驚人成績。游明熏表示,這組密碼代表了不斷的打掉重練,新創企業或Maker需要不斷的自我挑戰,才能超越極限。

2.Maker、工業設計師與漫畫家三者的差別,漫畫家可以盡情揮灑創意,創造各種還未能實現的虛幻夠想;工業設計師的使命是發現生活上的缺失,發揮創意提出解決方案,畫出設計圖;Maker則是直接動手製造,實現腦海中的創意,將設計師的草圖化為實體物件,讓使用者可以看、可以摸、感受、感動。

3.逆轉勝,就算充滿挑戰,創新的道路充滿障礙,Maker要學習保持逆轉勝的精神。當遇到逆境或困難時,不要隨便屈服、舉手投降,而是想想有沒有辦法轉個彎達到目的。

4.死亡曲線,開發一個新產品,從概念到量產大約需要9-12個月左右的時間,游明熏指出,台灣很多的企業將已上架的產品當作假想敵,開發了Me too的產品,但是當懷胎九月生出產品後,舊的產品早已有了新功能或新面貌,最後只剩下價格戰,但是當價格戰也拼不過中國時,就必須想辦法以創意、創新取勝。

Dennis:Me too產品很容易遭遇因上市時間落差的死亡曲線。

Dennis:Me too產品很容易遭遇因上市時間落差的死亡曲線。

5.5個步驟2個階段,第一階段包含兩個步驟,分別為產品概念及工程驗證,當Maker反覆驗證自己的概念之後,進入到第二階段的設計驗證、量產驗證及量產三個步驟,此一階段則必須依賴不同專業的夥伴協助,從工業設計、機構設計到電子設計、模具製造等,最後進入批量生產,無論開發什麼產品大多脫離不了這5個步驟。

6.開發一個軟硬體整合產品(要用到電的)所需要的時間,想要開發一個可盎架銷售的電子產品,從概念、驗證、量產到銷售耗時冗長。游明熏表示,在完美的情況下,從產品開發到出貨上架至少需要280天,更遑論中間可能有不少的突發狀況。因此,Maker必須作好時程規劃。

7.利害關係人,一件產品到了市場上,有時會有三股力量拉扯,分別是設計者、使用者及付費者。舉例來說,孩子為行動不便的媽媽買了設計師設計的輪椅,游明熏指出,設計師不僅要考慮使用者的感受,同時也要顧慮付費者的感受。

8.利用群眾募資,缺乏資金,除了3F(Family、Friend、Fool)外,近年來興起的群眾募資也是很好的管道。但是利用群眾募資平台時,最大的問題是你的創意是否能打動人心。游明熏表示,當群眾募資讓資金得來相對容易時,生產製造所面臨的挑戰反而是更大的難題。

9.利用跨領域協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的更高、更遠。跨領域合作的團隊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拓展事業,而接觸不同特質、專業或思維的朋友,可以交換彼此的知識以及資源。游明熏表示,當不同領域的人協作,有可能迸出A與Z結合的創新想法,而不會只滿足於A+的小確幸當中。

10.產品該怎麼定價?當產品經過層層物流到虛擬或實體不同的通路中,被加上許多額外的成本。舉例來說,若商品直接進入賣場通路銷售,終端售價約為出場價的三倍,若是透過傳統代理銷售約為四倍,甚至可能更多。因此,當Maker在考慮生產成本時,別忘記終端售價會是成本加上利潤的3-4倍。

延伸閱讀

第一場:如何讓工業設計幫助到你的maker專案 講義分享 影片分享

第二場:從自造到製造 Maker應該知道的10組關鍵密碼 講義分享 影片分享

丁于珊
丁于珊

Author: 丁于珊

從傳播系闖進科技圈,書寫硬底子的動人故事。現任CTIMES採訪編輯及MakerPRO共筆作者。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