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uilding Maker Economy的眼前挑戰

   

作者:歐敏銓

 

最近和幾位在台北努力經營Makerspace的主持人共聚一堂,分享了各自在Maker圈摸索著打拼的心得,大家的感觸都很深。

其中一個討論重點是,政府也重視Maker發展,但上層資源該如何”補給”到民間真正做事的單位呢?有人說要改變上層的腦袋,這是根本之道,但恐怕是緩不濟急,關鍵或許在於法人中有人能做好”仲介資源”的角色,因他們才是替政府分配資源的單位,若有心用心,是可以將資源發包給真正為Maker社群做事的單位(如Maker的space、Media、Education…),並將成果轉成可以向上交待的KPI。

另一個討論的主題,則是Maker to Startup,而這正是筆者這一年來極力推動的議題,但在會議中,我卻忍不住要說:「在台灣,Maker to Startup還只是個假議題。」

當我有此覺悟時,其實也蠻Shock的。

我的理由是,若將Maker to Startup這議題放諸全球性的Maker Movement上,那是真議題,因為歐美的Maker(指玩Arduino、RPi、3DP這群狹義上的Maker)已有十年歷史,不少Maker已有能力把作品送往市場、並走向創業之路。

但在台灣,Startup和Maker都有,但目前多半是河水不犯井水的兩群人,從玩Projet的Maker走向Product-oriented的Startup,仍是少之又少。

(其實Makerspace算是Maker to Startup的代表,這些主持人都是梭了身家來經營空間和社群的,令人佩服。)

事實上,即使在歐美,走向創業的Maker佔全數的百分比還不到10%,反觀台灣才走了約4年,有自信也有實力邁向創業的Maker,自然是更少了。

然而,即使現在談Maker to Startup很虛,但Maker Economy仍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事,而且只會愈滾愈大。問題是,現階段發展到那?該著墨那一塊?

愚見認為,該是Maker to Market。

Building Maker Economy是現階段MakerPRO致力推動的事。

Building Maker Economy是現階段MakerPRO致力推動的事。

解釋一下,To Startup當然是To Market,但To Market的Maker不必然要當個Startup,把身家全賭進來。

舉例來說,當一位Maker已在某個題目上成為達人(PRO Maker),自然可以成為其他Maker的老師或Mentor,這時他可以利用下班時來開課教學;也可以把自己的出色作品多做幾件,試賣給其他同好,再獲得改善的建議(嗯,會有Maker Marketplace的需求);還可以接接案,例如為Pre Startup提供電/機/ID等設計服務(未來連Brand都可能向PRO Maker尋求Crowdsourcing)。

當這些To Market的Maker Economy模式(教學、賣套件、設計服務等)被運作起來,Maker圈有機會能自給自足。這也是走到Maker to Startup前的重要基石,正是現階段最需好好發展的事情。

另一個發展關鍵則在於如何讓玩出來的Maker Project不斷「長大」,否則很容易停留在自己試試玩玩的階段,上不了大舞台,或無法把自己的「影響力」拓展出去。

這事有兩個重點,一是如何與社群一起共創?這往往得在開源的條件下來進行;一是如何將專案(Project)變成產品(Product),這往往得關起門來自己練功,但又需要許多的外界協助。

如何將這兩件本質上蠻矛盾的事打通成一件事,也是打造Maker Economy的一大挑戰。

owenou
owenou

Author: owenou

曾投身IT、電子科技媒體報導十多年,因認同Maker運動的創新實作精神,創立MakerPRO,致力結合媒體、產業與PRO Maker、開發者的社群力量,共同推展科技創造力。

Share This Post On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